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重點工作列入其中。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青島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兩大產業集群正在全力沖刺。
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是經國務院同意,由工信部組織實施,目的是從全國遴選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試點示范,從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進而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2020年全國范圍內共20個不同領域的產業集群通過初賽并獲得決賽資格,其中,青島市獨攬兩席,青島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兩個集群同時入選“國家隊選拔賽”。
1月15日,由工信部組織的2020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答辯即將舉行,面對“國考”的終極考驗,這兩大產業集群必將力爭以引領行業的優勢進入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國家隊”。
從三朵“金花”到新“金花”競相綻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電產業一直扮演著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的重要角色。
上世紀80年代末,五朵金花在青島橫空出世,進而走向世界,其中三朵屬于家電品牌。
歷經30余年發展,這些金花至今長盛不衰,海爾提出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發展規劃。一貫以低調穩健著稱的海信提出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登頂計劃發展規劃,提出了要在2025年實現3000億元的營收目標,澳柯瑪正在實行倍增計劃。

抓住新技術風口,海爾2018年以來為世界貢獻了兩座燈塔工廠,依托“新金花”培育企業海爾卡奧斯賦能的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通過工業互聯網改造家電生產線;海爾智家成為第一家在“A+D+H”三地上市的中國企業。
在當天的上市儀式上,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表示,作為國內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業,海爾智家的目標是希望成為第一家物聯網化上市公司。
在張瑞敏眼中,海爾智家早已不是一家簡單賣產品的家電企業,而是一個連接更多智能硬件、擁有海量數據的物聯網生態品牌,從用戶的需求痛點出發提供不同家庭空間的場景解決方案。
據了解,2019年落成的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通過“賣場景”就實現單店場景均價25萬元,遠高于賣單品均價。
海信也在全面實施家電智能化的基礎上,開發推出了智慧家居Hi-Smart有線系統,建成了Ju connect1.0智慧家居物聯網平臺,量產了智慧家居中央控制器“信果”;澳柯瑪也推出了“互聯網+全冷鏈”品牌戰略,建設智能家電物聯平臺、智慧冷鏈管理系統,打造人機交互、自組織和超柔性的智能工廠。

自身不斷進化的同時也帶動青島智能家電產業成長為以智能家居產業生態系統、新型顯示產業生態系統為核心,人工智能、物聯網、集成電路等多產業聯動發展的世界級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依靠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青島吸引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行業人才落戶青島,這些企業和人才都在青島這片智能家電熱帶雨林里不斷成長。
以新一代金花培育企業有屋智能為例,這是一家致力于全屋高端智能場景構建的新品牌。
通過將283項專利技術、29個智能模塊組融入全屋7大空間,有屋智能打通家居、家電兩大行業鴻溝,實現了對傳統家居場景的全面改造升級。
青島易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在國內智能照片領域占據了頭部位置。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在細分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借助資本力量獲得迅速成長,有屋智能目前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
青島正在舉全市之力建設的創業之城,也將圍繞家電產業創造無數個創新創業機會。
根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公布數據,2019年全國家電行業總產值1.53萬億元,青島家電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該產業總產值比重接近30%,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青島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按照國家中心城市標準,建成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制造強市、人才強市和數字青島。
在這一遠景目標和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創業城市的全市戰略之下,依托海爾HOPE開放式創新平臺、少海匯智能家居服務平臺、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納云物聯平臺、檸檬豆家電供應鏈SaaS服務平臺等眾多開放性平臺,青島還在不斷推動家電產業協同制造和協同創新,培育更多智能家電創新企業,打造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指日可待。

從鐵路工廠到全球領跑
1900年,膠州灣畔,一座鐵路工廠在一個地名叫做“四方”的一隅誕生,這正是“四方機廠”“中車四方”的前身,青島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版圖由此徐徐展開。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不負“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開啟新紀元”的厚望重托,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八一號”從青島出發,結束了中國不能自行制造機車的歷史。
此后,中國鐵路工業一個個“第一”在此問世:成立全國第一個鐵路客車設計科,被確定為中國鐵路客車設計制造的主導工廠;率先推動中國機車牽引動力由蒸汽到內燃的變革;實現中國鐵路客車走出國門“零的突破”……

特別是邁入新世紀,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牽引下,“青島造”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實現了不斷超越。
走進中車四方股份交車線,一列列嶄新的高速動車組如同巨龍般整齊排列,蓄勢待發。這里跑出了中國高鐵太多的“第一”:我國首列時速200-250公里、首列時速300公里、首列設計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以及首列“復興號”動車組,都誕生于此。這里駛出的CRH380A,創下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鐵運營試驗第一速;“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到今天,從這里駛出了1500多列(標準列)高速動車組,是我國在線運營高速動車組數量最多的企業。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中國軌道交通關鍵系統技術和產品的重要供應商,參與和引領的高速動車組核心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四方所、四方有限、四方龐巴迪等企業已在青島成長為全球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龍頭企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科技部共同批復,由青島市政府與中國中車聯合共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國創中心已組建了由國內外21名頂尖專家合作加入的高端智庫,中車工業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10余所知名高端科研機構相繼入駐,并與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等多所大學、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集聚各類高端人才230多人。國創中心以高速列車產業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為核心,在體制機制、運營模式、平臺建設、技術創新、招才引智等方面做出了大膽嘗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備受矚目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就是在這里研發誕生。

龍頭帶動,加速集聚,在青島這片土地上,已擁有中車四方4家頭部企業及青島威奧等400余家軌道交通裝備配套企業,形成了涵蓋時速50-500公里的完整產品體系,全國近60%的動車組和25%的地鐵車輛都從這里駛出。這里建設了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創新能力上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三級跨越。擁有數量龐大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發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這里已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從此,青島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中確定,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聚集地、國際高端新興軌道交通技術策源地、國際公認的軌道交通技術標準引領地、國際領先的產業創新資源交匯地的發展定位。到2025年,實現技術研發能力國際領先,補鏈強鏈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30年,建成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
從僅有一家傳統機車車輛廠,壯大為中國唯一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跑出了中國先進制造的速度。
產業集群被認為是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有利于匯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

青島兩大產業集群用事實證明了爭創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決心與實力。
目前,青島正在進行“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4+1”發展生態,吸引各類創業主體特別是年輕人,助力其互利共生、加速成長。
青島正全力以赴爭取兩集群順利通過工信部組織的2020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答辯,借力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這一新的平臺,推動青島制造高質量發展開啟新的征程,引領中國制造邁向世界先進制造巔峰。
責任編輯: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