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5日訊 “四減四增”工作是加強污染源頭防治的治本之舉,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要堅持源頭防治,調整“四個結構”,做到“四減四增”。三年來,嶗山區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制定方案,建立機制,全力推進。截至目前,20項主要指標和各項重點任務已基本完成。
“四減四增”工作既是強化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為此,青島市于2018年9月在全省率先印發出臺《青島市加強污染源頭防治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明確了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5大方面19項量化指標和調整產業結構,減少落后和過剩產能,增加新的增長動能;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等4項工作任務。
產業結構方面,淘汰落后產能,增加綠色動能。嶗山區堅持科技、高效、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加快建立“四新四化”項目庫。開展了一系列以“散亂污”企業作坊的排查取締為重點綜合執法集中行動,培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能源結構方面,降低煤炭消耗,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嶗山區著力推動清潔、無污染、可再生新能源的研發與應用,持續推進農村社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相繼開展落后煤電和違規建設煤電機組排查、燃煤鍋爐與燃煤工業窯爐使用情況調查等。2018至2020年,嶗山區連續三年順利完成年度煤炭消費壓減任務。
運輸結構方面,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嚴格控制柴油貨車污染,穩步推進國三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國三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已全部完成。
農業投入結構方面,提高有機肥使用量,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嶗山區持續推廣智慧型新業態,提高生物農藥及有機肥的使用比例,開展“三項直補”政策,每年安排800余萬元資金,用于農藥、肥料、苗種直補,推廣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大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
下一步,嶗山區將認真做好“四減四增”行動總結,整理工作檔案,為上級部門綜合評估做好準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