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6日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困境。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青島市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創業支持力度,以政策、活動、平臺為抓手,確保創業者有一個安心、放心、舒心的創業環境。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獲悉,2020年,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5.33萬人,同比增長31.07%,發放創業扶持資金12.16億元,同比增長22.87%,申領創業補貼的創業實體存活率達99.83%,創業帶動就業10.38萬人。
提標、擴面、降門檻,為幫扶初創企業發展,全市不斷調整完善創業扶持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高3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2020年,全市共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8.29億元,共扶持5萬戶創業實體,其中,小微企業3.72萬戶,享受創業補貼7.03億元,補貼數同比增長82.76%。
“資金難、融資難”是大多初創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為此,青島出臺新一輪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通過擴大政策覆蓋范圍、降低申請門檻、提高貸款額度、合理展期等方式,持續為中小企業“供氧”“輸血”。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創辦企業等其他創業實體的,可申請最高6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按每招用1名人員30萬元標準,申請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2020年9月,青島青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王先生成功拿到50萬貸款。“受突發疫情的影響,公司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市人社局適時推出的創業擔保貸款新政猶如‘雪中送炭’,有了這50萬貸款,就能大大緩解公司眼下的這個資金困難了。”王先生說道。記者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獲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創業擔保貸款規模達到14.13億元,惠及創業者和企業5800(人/個)。
以政策優惠扶持創業企業之外,全市也不斷推出各種形式的鼓勵創業活動,激發創業活力。
青島市連續舉辦兩屆市級優秀創業項目遴選,選出170個優秀創業項目納入市級創業項目庫,獲得資金、場地、服務、政策等扶持外,引入國內一線創投機構深度參與,助力創業企業多維拓展融資渠道。“這些優秀創業項目成長態勢喜人,其中有62家通過‘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另有3家企業被納入青島市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企業被納入2020年青島市市級技術創新中心企業名單。”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2020年,我們‘優中選優’,推薦了紙筆物聯的AI課堂、超低排放電除塵器微脈沖電源技術、海洋大數據可視化云服務智能平臺等優秀創業項目參加全國、全省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鼓勵個體創新創業之外,青島市也不斷搭建優質高效的創業平臺,以服務滋養創業生態。2020年10月,市北區獲評創業型城市(縣區),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嶗山區金家嶺街道獲評創業型街道(鄉鎮)。“我們在創業型城市創建期內,成功培育自主創業實體3.02萬戶,創業活躍度達23.95%,創業成功率96.53%,就業貢獻率達33.92%,創業服務率達93.62%,各項創業指標均居全市首位。”市北區就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北區18家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為1081家在孵創業實體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實現帶動就業6552人。”
“‘十三五’期間,全市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創業政策體系,不斷拓展創業孵化載體,創業活動日趨活躍。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當前全市聚力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創業城市,市人社部門也將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集聚全市創新創業資源,用‘一個熱線、一個小程序’,實現‘一站式’創業服務。”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創業者實際需求,全市也將進一步完善創業培訓工作機制,豐富創業訓練、創業沙龍等活動,組建創業者聯盟,搭建創業者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平臺,打造創業者港灣。“除此之外,我們也將進一步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新政,持續放大經辦銀行數量,緩解創業企業融資難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