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7日訊 1月20日以來,受持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中北部、汾渭平原和東北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我省大部地區霧氣重、風速小、逆溫強,氣象條件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對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為全力應對不利氣象過程,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加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分析,各級各部門積極會同轄區政府及相關單位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執法檢查,開展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情況現場督導,全力保障環境空氣質量。
1月下旬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近期以來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程度最大的不利氣象過程,波及華北、華中、東北地區。由于風速小、濕度大,導致污染物容易累積,難以擴散。截至1月25日,我省已有13個市第一時間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
受區域污染物傳輸及不利氣象條件影響,2021年1月25日至26日,青島經歷一次重污染過程。本次過程復雜多變,24小時內空氣質量出現由好轉差-好轉-再次轉差的過程,具體過程如下:25日22時前,青島市空氣質量保持在優良水平,AQI指數范圍在46-92之間。25日23時起,空氣質量達到輕度污染,26日2時AQI指數達到峰值140后呈改善趨勢,4時恢復良好水平,6時達到一級優,11時起AQI指數再次快速升高,13時達到重度污染,最近1小時AQI指數為213,五級,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什么原因導致出現這次大范圍污染天氣呢?據悉,污染物排放疊加不利氣象條件助推污染加重。
污染排放處于高位。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我國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2020年四季度GDP增長6.5%,全部行業實現正增長,多數行業增速較三季度有所加快。12月,全國火力發電量增 長9.2%,創全年最高增幅;鋼鐵、水泥、有色、化學原料藥、農藥原藥等高排放行業產品產量以及原油加工量同比均持續增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也呈現同樣趨勢。從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看,2020年10月份以來,重點區域公路貨運量持續高位運行,基本與2019年同期持平。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和公路貨運量的高位運行,疊加北方地區冬季采暖剛需,污染物排放量總體處于高位,遇到不利氣象條件,極容易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
氣象條件整體不利。自1月19日起,我國華北地區大氣條件逐漸轉為靜穩,擴散條件開始轉差。華北中南部相對濕度較高和區域性逆溫過程加速了氣態污染物向PM2.5的轉化,同時弱化了大氣垂直擴散和清除能力。特別是24日至25日,區域有大范圍小到中雪,雪前濕度大幅增加,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大部分城市出現濃霧,日相對濕度接近飽和,容易加重污染 。
污染發生了時空累積。在不利氣象條件下,污染物發生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累積。在時間上,此次靜穩過程持續時間長,排放至大氣中的污染物尚未擴散,又有新增的污染物持續排入 大氣,發生了時間上的累積。在空間上,華北中南部以偏東或東南風為主,華北北部則受弱高壓系統控制,以弱北或東北風為主,導致區域污染物在京津冀中南部、山東及河南一帶形成累積 ,加重了這一帶的污染程度。
這一污染天氣何時結束呢?1月26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區域北部擴散條件略有好轉,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河北中部和山西大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南部受污染傳輸影響,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大部仍維持中至重度污染,并持續到27日。1月28日,受西北冷空氣影響,區域大部擴散條件顯著改善,區域污染形勢自北向南逐步緩解。但1月29日,區域擴散條件再次轉差,地面主導風向轉為偏南風,溫度逐漸回暖,京津冀中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現輕至中度污染。到2月1日,受新一輪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較好,污染物有望徹底清除,區域大部優良,中南部局地良至輕度污染。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6日下午至27日上午,青島市區北風持續,受區域污染物持續傳輸及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預計空氣質量將在中至重度污染間波動,27日下午市區轉為南風,擴散條件好轉,空氣質量將有好轉;28日凌晨起,一股較強冷空氣到達青島,冷空氣前期將再次受到區域污染傳輸影響,冷空氣主體過境后,空氣質量將改善至優良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