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7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相關工作進展情況。2020年山東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均明顯改善。其中青島、煙臺、威海3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年均水質全部達到“十三五”省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要求,達標率為100%。

優良天數比例等兩項指標,青島排第二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2020年山東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5%、15.8%、14.3%、8.6%、8.5%、6.7%。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87,同比下降11.3%;重污染天數平均為8.8天,同比減少4.4天;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1%,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其中,PM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分別改善37%和14.2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PM2.5和PM10年均濃度較2013年分別改善55.3%、52.9%,圓滿完成了《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確定的到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50%的目標;全省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均控制在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以內,青島、煙臺、威海3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觀海新聞記者注意到,2020年1-12月全省16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排名中,優良天數比例和細顆粒物(PM2.5)兩項指標,青島全省排第二,而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第三位。

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水質全面向好
水環境質量狀況中,地表水方面,2020年,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3.5%,優于“十三五”任務目標12.0個百分點,較“十二五”末改善20.5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較“十二五”末改善10.8個百分點。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年均水質全部達到“十三五”省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要求,達標率為100%。飲用水方面,2020年,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除1個因地質原因超標外,51個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黑臭水體方面,截至2020年底,16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內的166個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并通過省級“長制久清”評估,完成率為100%,優于年度目標要求10.0個百分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并完成縣(市)級建成區內104條黑臭水體的綜合整治,超額完成省級攻堅戰任務要求。
2020年,山東省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重點任務,堅決保障完成水環境改善目標,至10月底徹底扭轉污染反彈趨勢,水質全面向好;全面夯實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組織開展了覆蓋全省的入河湖排污(水)口排查,有力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我市兩街鎮獲評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在省級生態文明創建方面,我省命名了第一批9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1個省級“兩山”實踐創建基地,打造了一批鮮活案例樣本,逐步形成了以省級創建促進國家級創建,多級聯建、覆蓋廣泛、全面開花的建設格局。其中在第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中,就有我市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和萊西市院上鎮。
“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作為自然保護區等突出生態問題整治攻堅戰的一部分,24項重點任務目標現已全部完成。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礎上,我省不斷深化“綠盾2020”,截至去年年底,國家遙感監測的我省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類1099個重點問題,全部整改完成,銷號率100%;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107個違法違規問題,全部整改完成,銷號率100%。(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