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08月20日10版
跑出“加速度” 爭當“領跑者”
青島高新區亮出半年改革“成績單”,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市第一
近日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進一步標定了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與方向。而在膠州灣北岸,一場關乎發展命運的變革,正在“12歲”的青島高新區北部園區內進行。被按下“加速鍵”的青島高新區該如何落實《意見》部署要求?如何肩負起城市新一輪發展大勢下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改革,成為這里最鮮明的旗幟。
青島高新區俯瞰圖。
自青島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序幕”拉開以來,青島高新區緊緊圍繞市委“瘦身、強體、放權、搞活”的要求,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沖鋒”經濟發展、“雙招雙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四大“核心戰場”,切實將功能區改革舉措落實到提升發展之“質”、聚勢發展之“速”的細微處,不斷裂變新要素、催生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青島高新區GDP增長5.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11.7%,增速全市第一;工業投資實際增長56.5%,增速全市第三;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7%,增速全市第二。
青島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
“今年以來,高新區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堅持把‘穩指標、保增長’作為頭號任務,聚焦主責主業、狠抓復工復產、創新路數打法、深化改革創新,通過實打實的政策措施、心貼心的項目服務,把改革激發的強大活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澎湃動力。”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說。
聚焦聚力 重塑主導產業新格局
改革后的青島高新區剝離了52項社會職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功能區,這也意味著必須精準建立與之高度適配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架構,才能避免“裝進籃子都是菜”的發展窘境。圍繞全市產業方向和區域定位,青島高新區迅速調整主導產業格局,主攻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等“3+1”主導產業集群,提高資源要素整合能力,推動產業裂變式發展。
搶抓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重大機遇,青島高新區精準發力,在智能制造產業上大放異彩。上半年,園區企業寶佳自動化產值增長162%,盤古潤滑產值增長122%,星華智能增長101.6%,新松機器人產值增長65.3%——可喜成績的背后,是青島高新區將原來人工智能、軟件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眾多機器人相關產業門類“化零為整”的結果。當下,一個涵蓋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各環節的“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新型產業鏈正在這里發揮效能,企業從原來的“單打獨斗”變為“相互借力”,共享資源、跨越發展。
青島高新區2020年首批落地項目線上集中簽約儀式。
得益于產業鏈結構的靈活調整,青島高新區主導產業在疫情期間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其中,“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已累計引進相關項目200多個,培育人工智能領域瞪羚企業8家,總投資額超過160億元。堅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疫情期間,高新區醫療醫藥企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現爆發式增長,尚德生物產值增長855.7%,普瑞森醫藥產值增長61.8%,海爾生物產值增長40.3%。“醫療醫藥”產業鏈已累計引進150余個項目與330余家市場主體,總投資超過140億元。
“我們將堅持創新驅動、協同發展,使企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上下游聯動,相互賦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部部長曾妍說。
為進一步避免產業“點低面散”“集而不群”等現象,青島高新區研究編制了《“3+1”主導產業細分領域專題規劃》,出臺《“3+1”主導產業細分領域研究暨對標招商方案》《關于加快產業和人才集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圍繞產業鏈布局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效應初步顯現。
搞活隊伍 開創擔當作為新局面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功能區改革是省委、市委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和青島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推出的具體改革舉措,最根本的就是要激發內生動力,搞活干部隊伍。
改革后的青島高新區,機構由原來的22個部門壓縮為“八部一委”,干部隊伍從平均年齡42歲降為平均年齡35歲,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由37%提高到52%。
青島·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在高新區揭牌。
為持續激發這支年輕隊伍的內在活力,青島高新區堅持“三化一型”標準,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大力倡導“勇爭第一、唯旗是奪”“扎根高新、奉獻高新”“尊重企業、愛護企業”“深入思考、扎實行動”“立說立行、馬上行動”“充滿活力、追求時尚”“嚴守規矩、守住底線”七種機關文化。先后兩次召開機關作風建設大會,建立“夜學”機制,并配合全市開展“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考核激勵作用,堅決破除“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逆向激勵,樹立起“以實績論英雄”的鮮明導向。近期,青島高新區紀工委出臺《關于激勵擔當作為、爭創一流的實施意見》,通過“3項教育”“3項制度”“6項機制”建立起崇尚實干、鼓勵擔當的清晰制度導向,設立擔當作為獎,旗幟鮮明為擔當作為者“撐腰”“鼓勁”。同時,出臺《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清單(2020)》為黨員干部們劃出干事創業“安全區”。鼓勵黨員干部們放開手腳、大膽試、大膽闖,“燃”起來、跑起來,為高新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激勵下,這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已然展現出敢闖敢拼的“精氣神”和擔當實干的“高新精神”。
創業大廈的深夜燈火通明,周六日也同樣如此,挑燈夜戰已成常態,高新區的黨員干部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比學趕超、奮勇爭先。“五一”過后疫情剛穩定,招商部門便主動出擊,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的同時奔赴全國各地,北京、深圳、上海、西安、合肥、蘇州、溫州、濰坊……短短40天,招商人員走訪項目32個,達成意向項目22個。
平臺思維 “雙招雙引”實現新突破
改革后的青島高新區以建設全市科技引領城的主引擎和主陣地為己任,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5月,青島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作為全省唯一獲評開發區、全市唯一獲批單位,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已經成為全國“雙創”工作的一面旗幟。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青島高新區科技創新和創新創業服務品牌“藍貝”在變局中開新局、化危機為轉機,打出“云”服務組合拳,累計服務企業2000余家、創客5000余人次,多方面賦能科技企業穩步發展。
5月11日接觸項目,5月26日即達成合作意向,僅用12個工作日,高新區就與全國500強企業、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河北敬業集團牽手成功。項目落戶后,當年就能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雙招雙引”跑出了“高新速度”。
在這些背后,是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不斷強化平臺思維、創新驅動、創新“雙招雙引”打法的結果:舉辦中國芯大會、藍貝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引入中關村信息谷專業運營團隊運營大榮生態科技園,開園當天就吸引愛泊車等18個優質項目落戶;新成立中以(青島)國際客廳發展有限公司、青島高新招商集團有限公司2家專業招商公司,引進了火石創造、深圳九州等專業招商公司,先后舉辦“攜手京津冀”等9場“云招商”活動,引進明日世界(華東)數據中心、蔚藍生物、中版集團青島數字產業園等優質項目42個,總投資212.8億元。通過短視頻、微信群、視頻會、線上批復等方式,加大網上推進項目合作力度,梳理了總投資348.6億元的40余個重點項目信息。
用半年時間,青島高新區打造起“小草蔥郁、灌木茁壯、喬木參天”的雙創生態系統。目前,這里聚集起中關村、騰訊、華為、中興、百度、微軟(中國)等全國知名孵化平臺,建成產業載體35個,投入使用孵化器面積約230萬平方米,自主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01家,引進孵化創新創業項目2500余個。并引進光電院、聲學所等6家中科系院所,中科研發城、西南交通大學青島軌道交通研究院投入運營,康復大學、山東大學國際產業園、青島中以國際客廳、歐盟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多領域百花齊放的創新平臺生態圈正在加速形成。
頂格推進 展現營商環境新作為
今年上半年,青島高新區重點外資企業埃地沃茲真空泵制造(青島)有限公司產值增長156%,并計劃追加2000萬美元的投資,企業經濟逆勢上揚,堅定發展信心的背后,始于高新區的“立言立行”。
環保要求和企業效益如何兼顧?用電高峰導致的供電不足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埃地沃茲負責人在青島高新區管委主要領導的一次企業調研中提出的。“服務企業,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又要有‘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靈活。”青島高新區管委主要領導當場這樣表示。調研結束后,青島高新區針對園區重點外資企業相關問題迅速成立以管委“一把手”掛帥的頂格推進小組,相關部門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申請“綠色工廠”,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企業在保證環保排放符合國家標準的前提下減少停產次數,確保產能達標;積極與國家電網紅島供電中心對接,先期通過高峰調流、優化供電效率等方式,保障企業夏季用電。
當前,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正成為青島高新區管委“辦事”的新理念,更成為眾多“疑難雜癥”迎刃而解的“關鍵一招”。
領導帶頭服務企業,為企業發展搖旗吶喊,正逐漸成為高新區改革后的常態——組織青島市首場“工業賦能”場景對接會,現場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近百個;參加“援企助銷”活動幫助企業內銷帶貨;參加機器人線上推介大會,吸引全市逾千名企業家參與;組織企業參加銀企對接會、現場解決十余家企業融資難題;參加路演、帶貨等活動,幫助企業在疫情中尋找機遇……功能區改革以來,青島高新區“一把手”頻頻帶隊為企業“站臺”“鼓勁”,畫出一個又一個發展的“同心圓”。
對于新拿地的產業項目,高新區目前全部按照“拿地即開工”模式快速開工建設,同時還推行了“容缺預審查”和“告知承諾制”兩種模式,將原本幾個月才能完成的流程,縮短至幾天即可合法合規開工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大膽突破推出“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開標”的交易方式,完成了青島五十八中高新校區項目的招投標交易活動;針對康復大學項目率先采用EPC招標模式,對設計、施工等過程實行一體化招標,為項目后期建設減少了環節,為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爭取了大量寶貴的時間。
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建立“1+N”政策體系,設立1億元抗疫專項資金,出臺11條服務政策,通過租金、稅費、金融等“點對點”的扶持,筑牢市場主體的“基本面”。同時,高新區積極推行網格化服務,將園區內1200余家重點企業納入網格,選派83名網格員下沉一線,圍繞企業主動問需、反饋政策落地、收集意見建議,實現政企攜手化危為機,牢牢把握了功能區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開放共贏 打造國際合作新高地
“目前世界上仍沒有針對單個精細胞篩選的技術,我們很有信心填補這一空白。”在萬里之外的以色列,Q-Art醫療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阿隆·沙列夫坐在電腦前,通過視頻形式向來自中國的醫療機構及投資者介紹其團隊項目——自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4月份試營業以來,這種跨國際的項目交流和產業對接活動正在成為常態。
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在高新區啟用。
“我們依托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協助青島中以天梯創新技術研究院舉辦線上交流活動,響應了中央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中以(青島)國際客廳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納新表示,“目前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已經完成實體平臺建設,‘空中客廳’也在緊鑼密鼓地布局,我們希望通過雙平臺同時推進的方式,讓以色列的朋友們能非常舒服地尋找合作伙伴,將青島高新區打造成以色列人在中國的‘首站地’和‘溫馨驛站’。”
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所在的位置是青島高新區的核心區域智力島,島上鏈接著歐盟、以色列、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和人才資源。歐盟創新中心、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基地等一批國際合作平臺布局于此,藍貝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走進硅谷、倫敦、柏林,“中以創投家”進行全球巡回路演,美國硅谷11個高科技項目來青島高新區投資路演、以色列創業加速器StartupEast來訪、芬蘭薩洛市市長來訪、芬蘭國際創新項目亮相……各類國際交流活動在青島高新區頻頻上演,為青島打造中國北方新的開放戰略支點匯集技術、匯聚資本、匯合要素。
順應城市開放大勢,融入時代開放大局,正加速青島高新區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邁進的步伐。其中,歐盟項目創新中心已連續舉辦5屆中國(青島)-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累計吸引中歐政商代表超過2000人次參會,涵蓋西班牙、法國等近30個國家,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640余項。
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共引進高端海內外人才項目50余個,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專家130余名,專家引進數量居青島市前列,海外歸國人才700余人,其中外籍常駐人員164名,外籍專家32名。
今年是體制機制改革后的開局之年,高新區已然樹起了“勇爭第一、唯旗是奪”的大旗,黨員干部們卸掉“包袱”、輕裝上陣,在青島高新區鋪就的“快跑、再快跑”高速公路上奮起直追。
如果將科技創新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那改革就是驅動引擎不斷加速的原動力。站在未來看現在,如何將功能區改革成效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引領作用?青島高新區正在以改革作為“沖擊鉆”,對原有體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改革。當前,一個主責主業更加清晰、主導產業更加聚集、運行機制更加順暢的高新區正在不斷創新思路打法,不斷匯聚發展勢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尚萌萌 李青健 傅 瑜)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