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日訊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碧水藍天、纖塵不染,大沽河畔、水繞人家。深冬時節,俯瞰膠州市李哥莊鎮,大沽河、桃源河、小辛河三河環繞,滿眼田野阡陌,清水如畫……
都說城鎮美不美,關鍵要看水。那就跟隨觀海新聞記者,一起走進李哥莊這座小城,看她如何一手描繪綠水青山新畫卷,一手打造金山銀山新高地。

紀家莊污水處理站
抓牢一條主線——政府主導、市場參與
2020年11月19日,李哥莊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假發行業污水處理方案論證會,來自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的環保專家學者在這里齊聚一堂。
會上,專家、代表圍繞發制品行業廢水特點、工藝流程、環境影響等討論激烈,經過多輪“頭腦風暴”,該鎮假發行業污水處理方案得以論證、完善。
讓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走進政府,共同商討如何抓住金山銀山、綠水青山,這樣的場景,在該鎮時時上演。
作為全球高端假發制造基地,假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考驗著水生態治理。
作為全國重點鎮,“九小場所”1100家,小微企業515家,個體工商戶上萬,61個小區居民,每天的生產、生活污水處置壓力大。

假發廠污水處理設備
如何高效推進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該鎮的做法就是 ——“政策的支持、機制的健全、政府的組織、社會資本的參與”,全輪驅動實現美麗鄉村“顯山露水”的夢想。
“我們引入4家專業公司參與全鎮污水處理,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技術優勢和管理能力。在規劃方面,聘請中南城市設計研究院等5家專業機構對村莊、金冠韻河、桃源河等一體測繪、一體施工、一體管護,”提及如何借助外力處置污水,該鎮分管領導如數家珍,“在資金方面,我們整合上級扶持資金、自籌資金,形成疊加效應,優先投入到污水治理項目!”

四甲村污水處理模塊
據悉,該鎮已投資近9000萬元建成啟用一、二期鎮級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投資700萬元打造12處污水處理模塊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投資約2000多萬元治理假發企業排污、金冠韻河等鎮區水環境。
明確一個路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綠在水中,水在畫中,一河清水,蜿蜒穿城。1月30日午后,深冬的周末。
記者沿著李哥莊鎮沽河大街的金冠韻河一路南行,午后的溫度讓水面薄冰融化,河水清澈,綠植在水中舒展,幾位周邊住戶坐在水邊亭內,伴著午后暖陽聊天,一派和美水彩圖景。
金冠韻河,曾是這個小城市發展過程中“成長的煩惱”。夏季有異味、水質差、招蚊蠅……一度讓周邊住戶頗有微詞。

污水處理模塊
為徹底治好這塊牛皮癬,2020年,李哥莊鎮投資約4500萬元對其進行綜合整治。接著,全面梳理老鎮區和新建區域管網,摸清污水來源、入口位置,編制了雨污分流管網實施計劃,加快建設雨污分流排水體系,實現全鎮雨污分流。目前,已經完成沽河大街、聯誼大街、臺灣大街雨污分流管道建設。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由于區域位置、污水來源的不同,農村污水、企業污水、河流斷面水治理在工藝設備、運營技術方面有較大差異,李哥莊鎮分類施策,實現了村莊、企業生活、生產污水治理盡收網、全覆蓋。
在農村污水方面,他們根據村莊人口規模、處理規模和周邊環境,形成“1+12”鎮村污水處理體系,即“1處鎮級污水處理廠、12處村級污水處理站”。在站點,收集村居公廁等公用設施污水和農戶廚房水、浴室水、廁所水、洗衣洗菜水 ,在全市率先實現鎮域污水處理全覆蓋。

污水處理模塊
在桃源河、大澗橋斷面水治理方面,他們引進第三方專業公司利用“人工濕地-穩定塘”組合工藝,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采用“底泥洗脫”對河道底泥進行治理,桃源河水質改善明顯,青膠公路橋斷面已實現穩定達標。
在企業污水方面,他們分類收集、單獨預處理、綜合處理,投資1300萬建立1240㎡工業污水處理站和專業化處理車間,日處理能力1500立方米,對鎮域內假發企業廢水進行集中規范處理。
分類治理,滿盤皆活,一池池清水流進小鎮,淌進百姓心窩。
建立一項機制——常抓常管、長治長效
河道“長制久清”是一場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李哥莊鎮黨委班子的共識。
“我們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讓群眾動起來,二是讓制度嚴起來!”提及如何讓水環境步入常態化、規范化的良性循環軌道,該鎮分管環衛工作的負責人如是說。
來到小辛疃村污灰水處理點,旁邊水面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生態管護員正撐著竹桿清理樹葉。與看得見的“河面干凈了、水質好了”相比,更喜人的變化是群眾好習慣的變化。
見到采訪的記者,村民李昌緒說:“河清了,兩岸綠了,老少爺們愛水護水意識更強了。”

一體化凈水設備
2020年以來,該鎮通過廣播村村通、李哥莊微信公眾號等載體,進行“美麗庭院”、最美村莊等評選活動,取得群眾的關注和支持,讓群眾明白為什么要治理、怎么治理、治理后會有什么變化,把“要我改”變成“我要改”。
同時,鎮村兩級成立專門巡查隊伍,村級制定禁止亂倒生活污水的村規民約,共同構建有日常巡查、有定期抽查、有群眾參與的體系。

周家村污水處理模塊
一手描繪綠水青山新畫卷,一手打造金山銀山新高地,李哥莊鎮通過建制度、嚴制度,讓傳統產業生態化、讓村莊考核嚴格化。
該鎮環保中隊隊長告訴記者,他們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46家假發排污單位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并按照規范實施排污口改造,主動接受監督。
如何抓住村莊的關鍵點?該鎮與各村莊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每年進行考核,成績與村干部工資直接掛鉤,凝聚水環境治理的整體合力,用制度確保“長制久清”。
沿著這所小城鎮的河塘溝道,一路采訪,一路感慨,抓牢一條主線、明確一個路徑、建立一項機制,舉棋落子于碧水河湖之間,繪成了一幅“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李娟)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