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熱心讀者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反映,身為“國”字號的自然保護區和山東省級地質公園,青島市即墨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億萬年前形成的硅化木地質遺跡,不知為何卻被鎖進“深閨”,市民難得一見。而此前,馬山硅化木保護館剛建成時曾對外開放過一段時間,如今為什么不再開放?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反映:
硅化木保護館3年未開放
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即墨西部城鄉接合部,硅化木保護館位于馬山西北側,市民張先生經常去馬山健身,每次前往都要經過這里,但每次都只能是遠觀而已,因為這處硅化木保護館3年來一直緊鎖大門,沒有對外開放。
一座大型玻璃房將硅化木地質遺跡罩了起來。
近日,記者來到硅化木保護館看到,一座大型玻璃房將硅化木地質遺跡罩了起來,透過玻璃看不到館內任何設施,硅化木保護館大門緊鎖,門口有一塊寫有“館內維護 謝絕進入”的提示牌。一名常在馬山跑步的市民說,這塊提示牌已經存在好幾年了。
“我聽說山上有硅化木,但從來沒見過真容。”市民呂女士介紹,作為即墨人,她從小就聽說馬山有罕見的硅化木遺跡,可從沒親眼看到過。呂女士曾多次到過硅化木保護館,但都是大門緊鎖。前不久,她帶著兒子再次經過這里時,只能看著石碑給兒子介紹硅化木的知識。另一名市民反映,他就住在馬山附近,硅化木保護館建成后開放了一段時間,但最近3年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即便是附近的居民,也難以見到硅化木的真容。
調查:
當地人大都沒見過硅化木
馬山硅化木,又稱木化石,在馬山周圍的沉積巖層中廣泛分布。據專家考證,早在一億三千萬年前的中生代,馬山地區曾為“古萊陽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長著大量的古樹。古樹枯萎后,順流而下被擱淺在這里,地殼變動時,在高溫、高壓、斷氧的特定條件下,形成了化石。馬山硅化木分布廣,數量多,現已發現20多株。其木質構造,屬松柏類的南洋杉科。1992年發現的一株硅化木,硅化完全,年輪清晰,根枝疤節保存完好,在中國沿海地區實屬罕見。化石是地層的原始記錄,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可以確定古生物的屬種,從而進一步判斷當時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環境,因此極具科研價值。在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核心區內,有柱狀節理石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等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早在1994年,這里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山東省級地質公園。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這么豐富的地質遺跡,當地人除了見過柱狀節理石群(當地人稱石林)遺跡外,硅化木一直被以“保護”之名鎖進了“深閨”之中。一名上大一的即墨學生介紹,他從上小學時就知道馬山硅化木,但至今都沒有見過硅化木到底什么模樣,等哪天對外開放了,一定要去看看。從事教育工作的于老師表示,平時在課堂上經常和孩子們說起即墨馬山罕見的硅化木地質遺跡,也很想去實地進行科普,但硅化木保護館一直不對外開放,多年來這個想法也無法實現。
說法:
因保護原因不能對外開放
本可以對外展示的硅化木地質遺跡為何鎖進“深閨”?帶著疑問,早報記者來到了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據中心負責人稱,硅化木保護館在2013年就建成了,但根據國家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在國家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不允許有人員活動,出于保護地質遺跡的考慮,所以于2018年初關閉不對外開放。該名負責人介紹,他們也在想辦法推進硅化木保護館對外開放,目前還沒有更新的進展。
記者了解到,根據2017年新修訂后的國家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并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準。第二十九條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開展參觀、旅游活動的,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編制方案,方案應當符合自然保護區管理目標。
■建議
在保護基礎上開發利用
有市民建議,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隸屬即墨區自然資源局,作為行政管理職能部門,應該將馬山地質遺跡列入文旅、科普等長遠規劃中,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好這一珍貴資源。記者調查發現,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實驗區,總面積7.74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在2.46平方公里左右。同樣是地質公園,相隔百里之遙的萊陽市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在2018年10月,就已經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另外,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也早已經建成恐龍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恐龍動漫影視基地,作為一處著名景點對外開放了。
■鏈接
袖珍式地質博物館
記者了解到,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核心區內,除了硅化木地質遺跡外,還有柱狀節理石群等眾多罕見的地質遺跡,被地質專家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然而,這些珍貴的資源,卻沒有加以利用。
據考證,馬山是一億多年前由火山巖漿冷凝收縮而成,裸露部分高達28米、厚約20米、跨度達150余米。馬山柱狀節理石群由無數根直徑在一米左右、呈四棱、五棱或六棱柱狀的單個柱體緊密排列組成。柱體內含有許多安山巖氣孔晶洞,洞內有大量的方解石、冰洲石晶體,呈菊花瓣狀,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尤其是在安山巖中,發現此柱狀節理在中國尚屬首例,是世界柱狀節理石群三大奇觀之一。該地質現象對于研究火山運動的規律及山東半島中生代地質演化,具有重大科研價值,可與聞名的英國玄武巖柱狀節理“巨人堤”和美國響巖體柱狀節理“魔鬼塔”相媲美。(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