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日訊 蘇彥會是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南巴士公司371路線的一名駕駛員,來自河北石家莊的他已連續(xù)兩年未曾回家過年了。今年,蘇彥會決定積極響應(yīng)號召、繼續(xù)留青過年,還主動打造了“迎新年”主題公交,向留青過年的乘客送“福”,決心將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化作保障公交運營的堅強力量。
連續(xù)兩年未回家過年,牽掛老家父母

蘇彥會今年46歲,由于其父母及弟妹均在河北老家,自在青島扎根工作生活以來,他每隔一年都要回家過年探親。去年,受疫情影響,蘇彥會未能順利返鄉(xiāng),舉國合力鑄就疫情防控鐵壁之時,他選擇切實履行崗位職責、留青過年保障運營。“連著兩年沒回家,今年更想家了。”蘇彥會說,今年,他與妻子本想回鄉(xiāng)看看父母親人,做好了回冀過年的打算,但河北突然變化的疫情防控形勢讓他的心跟著懸了起來。
“臨近年末,石家莊的疫情突然變嚴重了,我又在外地幫不上忙,真的很擔心父母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態(tài)。”蘇彥會告訴記者,其父母70多歲,在農(nóng)村老家生活,弟弟妹妹雖然離家近,就在周邊縣市,卻也因工作及防控形勢難以照顧周全。
“農(nóng)村家里沒裝wifi,父母手機操作不熟練,想跟他們視頻通話都很難,只能打電話聽聽聲音。”蘇彥會經(jīng)常利用業(yè)余時間瀏覽新聞,隨時關(guān)注疫情防控最新進展,結(jié)合日常工作為家人總結(jié)防控知識,打電話叮囑父母注意防護、不要隨意出門。“越擔心就越想念,雖然離家遠,但我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守護家人平安。”
感恩全國千里馳援,誓將思鄉(xiāng)之情化作保障力量

近日,家鄉(xiāng)的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發(fā)展,蘇彥會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家里的情況沒那么緊張了,父母狀態(tài)也不錯,我就說今年我們要響應(yīng)國家號召,繼續(xù)留在青島過年!”蘇彥會向家人解釋,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他在細致入微的工作中切實感受到了鞏固防控成果的不易,真心希望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人員流動越少,防控壓力越小,家人都很支持這個決定!”蘇彥會說,他從新聞里看到全國各地對河北、對石家莊的千里馳援,無數(shù)愛心人士為當?shù)匾咔榉揽刎暙I力量的無畏身影常常讓他熱淚盈眶。“這些愛心人、暖心事給我更大的動力,我在青島一定會認真落實每一項工作任務(wù),把思鄉(xiāng)之情、感恩之心化作保障力量!
帶著這樣的想法,蘇彥會在工作中干勁更足了。小年到來前夕,蘇彥會將車廂裝扮一新,打造“迎新年”主題公交,在車內(nèi)懸掛彩色燈籠,布置春節(jié)主題圖片和傳統(tǒng)民俗知識小貼士,營造喜慶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我特意在車內(nèi)設(shè)置了一個留言區(qū),與乘客們分享我留青過年的感受,希望能帶動更多人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蘇彥會說,在此基礎(chǔ)上,他還準備了“福”字及燈籠掛飾,免費送給留青過年的乘客。“我想將自己和家人感受到的溫暖,回饋給更多人。今年雖然不能回家過年,但我會用真情服務(wù)與廣大乘客一路相伴。”
全家約定“線上團圓” ,為父母備年貨、發(fā)紅包
年前,蘇彥會和妻子利用下班時間采購了不少年貨,二人希望以物寄情,為父母及親屬送上祝福。“我父親很喜歡喝嶗山綠茶,吃一點海鮮干貨,我就多買了一些,準備等快遞寄送條件放寬后,給他們一次性寄過去。”為父母備足年貨的基礎(chǔ)上,蘇彥會與弟弟商量一定要促成一次視頻通話,約定一場“線上團圓”。
“不出意外,我弟弟會就近回家陪伴老人過年,到時候隔著屏幕互相道聲祝福,也算是個團圓年!”蘇彥會說,他和妻子準備了豐厚的紅包,準備視頻通話時一并發(fā)出,給老人送上一份驚喜。“老一輩人舍不得吃穿,希望他們拿著錢多買點好吃的,只要能看到他們幸福的笑臉,我的這個‘年’就圓滿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韓堯鈺)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