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這個春節多了很多“返鄉規定”。
這些規定五花八門,說法不一。
但如果細讀,就八個字:“能不回來,就別回來?!?/p>

對于那些朝思夜想回家的人,這些規定就是一道道繩索。
而對于一些不想回家的人來說,“就地過年”簡直就是天賜的借口,終于可以坦然地過年不還鄉。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回家”本是一個溫暖的字眼。
衣錦還鄉,是很多人的愿景。
但現實是,越來越多混得并不差的人,并不想回家過年。
針對這部分人,我們做了一些調查,聽到了來自他們心底的聲音:
/ 故事 / 最熟悉的陌生人,無法理解我
@丹丹,37歲,外企財務總監
我是山西人,曾經有老公,有孩子。
小時候,我并不是大人眼里優秀、懂事的孩子,因為有一段日子我變得不怎么愛學習。
在父母的嫌棄和嘮叨中,我只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學的管理專業。
隨著我對專業的認識,我越來越覺得憑著自己的院校和專業,將來求職很困難,于是我決定跨專業考研。
大三那一年,我失戀了,為了擺脫心理陰影,我瘋狂地學習,結果我如愿考上了會計專業的研究生。
研二時,我與家鄉的一個老同學相愛。
畢業時,我本想拉著男友去大城市發展,但兩家父母卻不同意,硬逼著我回家鄉工作。
很快,我和老公就結婚生子了,我也打定主意做個小女人,過過安逸的小日子。
后來,我發現自己讀研時的同學都在大城市發展得不錯,唯有我回到小城市,做著一份撐不死餓不著的工作。
一想到曾經不如我的人都有了很好的發展,我考研時的熱情又被激發了出來。
我決定趁年輕再拼搏一下,一定要走出去,不為自己,只為孩子。
我用了三年時間,終于考取了注冊會計師證。
拿到證書后,我試著往一些大城市的公司投了簡歷,沒想到多家公司向我遞來了橄欖枝,薪資是我當時工資的好幾倍。
老公不同意我離開家鄉,說這個年紀了還出去闖啥?
可我不想放棄更好的生活,于是就應聘到了青島的一家大公司。
我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公會想通,會帶著孩子來青島定居,沒想到我的理想落空了。
老公不但不肯來青島,還與別的女人有了感情。
兩年前,我和老公離了婚,我想帶走兒子,但公婆堅決不同意,畢竟孩子是他們帶大的。
前夫曾經有回頭之意,他跟我說,只要我愿意回到家鄉,那我們還是一家人。
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辛苦努力了多年,不就是為了能有一份更好的生活嗎?
現在,我在青島有房有車,收入不菲,也不乏追求者,我為什么要回去呢?
說實話,我也想回去看看兒子,可見兒子就一定會見到前夫,前公婆。
他們都不理解我的做法,還說我是個不安分的女人,以至于現在很多親友都用令類眼光看我。
唉,面對一群不理解我的人,回去還有什么意思?
所以,沒有必要的時候,我不再回家。
/ 心理學解析 /
走出家鄉的這幾年,你眼界開闊了,心理也成長了,已經看到了別樣的世界。
親友們還是原來的樣子,可是你早已不是原來的你。
前夫、前公婆和那些看著你長大的親友,對你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以前。
他們不想知道身外的世界,只相信自己固有的認知。
他們期待的樣子,你自己已經不再接受;而你眼里的自己,也很難讓他們滿意。
我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大家的想法有別,又何苦生拼硬湊?
于是,你看淡放棄了這段關系。
/ 寫在最后 /
我們都曾經想活出一個漂亮的樣子,讓那些家鄉人、那些見證我們人生起點的人知道。
可離家日久,我們才發現,時光不再,物是人非,更何況那些已經塵封的期待!
有些期待,你可以不用去背負;還有些期待,可能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在你的人生舞臺下,有些前排,你不需要去等待他的喝彩;
還有些前排觀眾,早已悄悄離場;
你只需要為自己表演,做自己的觀眾,并對自己說:
“你怎樣都行,開心就好。我都喜歡?!?/span>(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李慧 心理咨詢服務/丁源玉)
你有過主人公的經歷嗎?你認同心理專家的觀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