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腺癌這個疾病頻頻出現在各類報道中,讓大家對乳腺癌的恐懼不斷上升。乳腺癌究竟有多可怕?什么樣的人群容易得乳腺癌?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山東省分會乳腺甲狀腺學組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青島市乳腺分會副主任委員吳俐,為大家講解有關乳腺病的防治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40歲發病 中國發病率呈年輕化
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的首位。從“林妹妹”陳曉旭到歌手阿桑,再到姚貝娜,這些知名人物的逝世往往更能給人敲響警鐘。吳俐介紹,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近年來呈快速上升的趨勢,平均每年約升高2%,數字相當驚人。“而且中國的乳腺癌發病年齡也呈現年輕化,特別是40歲和60歲,成為發病的兩個高峰年齡。” 吳俐指出,這和中國國情有很大關系——女性晚婚晚育,哺乳期短,容易造成乳腺方面的疾病。
除此之外,白領職業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高于普通女性,職業女性的工作生活壓力較大,飲食習慣不良也是誘發癌癥的因素。而且中國的患者就診時間相對偏晚,往往因為發現不及時延誤了就診或者采取其他的治療方式來逃避手術,吳俐強調,乳腺癌的治療往往最有效的只有手術這一種方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拖延治療。
飲食高油脂,這種人容易得乳腺癌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得乳腺癌呢?吳俐總結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首先包括乳房非典型組織的改變,即乳房本身的發育存在一定問題。而具有乳腺癌病史和乳腺良性病史的女性,復發的幾率也是很高的,放射治療也是誘發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另一方面則是一些生活因素,比如在絕經后使用激素替代療法,攝入了過多的雌激素的更年期女性,還有超重,缺乏運動的人群。“往往體重越大,患乳腺癌的幾率相對越高。”吳俐指出,酗酒,攝入咖啡,飲食結構偏向高油高脂高蛋白,經常吃含雌激素食品這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容易誘發乳腺癌。總的來說,生活方式較遺傳因素更為重要。
說到經常吃含雌激素過高的食品,不少讀者犯起了嘀咕:都說大豆里含有雌激素,那豆漿還能不能喝了?吳俐也順勢解釋了這個問題,她表示,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樣的。它對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的時候,它的結合可以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的結合又因為阻止了雌激素的結合,而起到抑制的作用,相當于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因此,喝豆漿是一種很好的健康習慣,不必對此有所擔憂。“當然也不能多喝,每天一杯最好,過量攝入會造成蛋白質超標,給腎臟加重負擔。”
具體到生活中,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首先是30歲以后懷孕、生產、哺乳的女性。第二是經期超過30年,經期越長則代表雌激素水平越高,乳腺癌的發病可能性也就越大,不過吳俐強調,當前生活水平較高,大部分女性其實經期都是超出30年的,因此也不必太過擔心。第三種是有家族史的人,無論是男性女性都要提高警惕,一級親屬中有發病者,危險性要比普通人高2—3倍。吳俐在此舉了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的例子,通過基因篩查進行干預,并及早切除了乳腺,“這是預防乳腺癌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國外并不少見。”
常自我檢查,中年女性一年體檢一次
病癥總會有所表現,乳腺癌也可以通過自查及早預防。吳俐對此介紹了幾種癥狀方便大家進行比對:乳頭流出液體、乳頭凹陷、乳房形狀和大小改變、腫塊、皮膚凹陷、外表呈“桔皮”狀、腋窩腫脹或腫塊等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險信號,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不能拖延,更不能利用偏方等其他手段自行治療。
在國外,乳腺病擁有一套完善的篩查體系,而在國內,乳腺病檢查并未得到應有的普及和重視。自我檢查和測試,就相當重要了。每月做一次自我測試將有助于早期發現腫塊,“一份預防,等于十二分治療”。但是,并非所有的腫塊都需要做醫學檢查,如果有吸煙的習慣,或著有家族病史,那么患乳腺癌的幾率將大一些,要提高警惕性。
在此,吳俐給大家分享了一套自我檢查方法,尤其是在每個月例假結束后兩三天,可以平躺,一側手臂舉過頭頂,另一只手觸摸對側腋下、乳房尾葉有無腫塊。除了自我檢查,由專業醫師或護士幫助做的乳房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防止部分在自我檢查中遺漏的“警告信號”。通常20歲—40歲的女性,1—3年要進行一次醫院專業體檢,40歲以上的女性則要提高頻率,每年至少做一次醫院專業體檢,可以利用高頻彩超和核磁共振等先進的醫學設備進行檢測和確認。“總之,乳腺癌的防治中,做到防微杜漸十分關鍵。”
減少恐懼感,積極治療及早預防
“乳腺癌不可怕,關鍵是要及早預防。”吳俐再次強調。乳腺癌通常分為4期,每期都有其明顯的臨床癥狀,一旦發現自己患有乳腺癌,就要及時就醫。當前的乳腺癌治療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情況來制定最佳治療方案,進行綜合性治療、系統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會有多學科組成,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的會診中心來操刀治療,而且遠程會診、網上會診的發展,也使國內外知名專家指導工作更為方便,患者無須擔心醫療資源的問題。
“目前有80%的婦女患有乳腺增生,其惡變率達10%,普通的增生屬于良性病變,但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不典型增生,為癌前期病變,進而發展為真正意義上的癌。”吳俐指出,實際上,這一轉變過程有相當長的時間,比如由一個癌細胞長到一個厘米大小的瘤體,平均就需要3年的時間,但之后由于惡性腫瘤的生長為裂變形式,成倍數增長,即由一個變為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四個變八個,后期的生長速度是相當快的,很快就會發生轉移,導致死亡。也就是說,如果前三年的時間里及早發現,治愈存活率是很高的,但一旦進入后期,存活率就會大大降低。
吳俐表示,醫生的職責更重要的在于早期發現,如果我們在這幾個轉變環節的任何一個環節能夠發現,并及時處理的話,就可以挽救生命,就像是阻止多米諾骨牌的倒塌一樣。當前乳癌治療的新思路不僅僅在延續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之下,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一旦患上了乳腺癌,無需太過恐懼,正如著名作家,同為乳腺癌患者的畢淑敏所言,要“以科學的力量,賦予生命新的希望”。(青報全媒體記者 高靜文)
責任編輯: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