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請回答1988》,想必你一定對那個有著干凈明亮的眼睛、笑起來會露出幾顆小白牙、喝牛奶會發出咕嚕咕嚕聲的天才少年阿澤念念不忘。
很多人評價阿澤說:一想到這個男人,再冷的心都會溫暖起來,他仿佛天生有一種治愈力。
和這樣的男人戀愛,仿佛所有人間疾苦都能被撫平,未來也變得充滿期待。
但不管是“溫暖”還是“治愈”,似乎都有些抽象。
當我們夸阿澤溫暖、治愈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夸什么呢?
治愈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今天我們借《請回答1988》,來分析下親密關系中,治愈系戀人的魅力。

01.
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讓你充分成為你自己
在劇中,阿澤和正煥都喜歡德善。
十八歲的少女德善是一個非常平凡普通的女孩子,她身上有很多特點,包括但不限于吃得多、性格莽撞、喜歡做鬼臉扮“丑”。
在正煥看來,這些特點都是缺點,因此他形容德善是男人婆、村姑、大鼻妹。
但在阿澤眼里,這些卻是:可愛、好看。
有一次,德善涂了一個很難看的橘色口紅,大家都吐槽:“太難看了吧”,阿澤卻堅持說:“好看,比李英愛還好看?!?/p>
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在自我認知脆弱且不穩定的成年早期,親密同伴對于我們的自我概念形成起著關鍵作用。
如果我們有著能充分接納我們的親密伙伴,我們就能形成健康、積極的自我認知,覺得自己是好的、有價值的。
反之,我們可能會懷疑自身價值甚至自我貶低。
雖然正煥對德善的否定打擊不一定是惡意,但他的這些話,卻很可能會讓本就有些自卑的德善更加沮喪。
而相比之下,阿澤對德善則是一種無條件的接納和喜愛,他愛著德善最真實的樣子:
● 笨手笨腳跳舞的德善是可愛的
● 滿嘴都是食物還在說話的德善是可愛的
● 甚至抓著老鼠興奮大叫的德善都是可愛的
他愛德善,只是因為她是她。 在這種無條件積極關注的關系里,德善不用刻意去討好、偽裝,可以放松自由的做自己,也會獲得前所未有的自我認同感。
因為,她只需要作為自己本身,就能被喜歡和欣賞。
無條件的愛,它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我愛你本來的樣子。你做你自己就已經很有價值?!?/p>
02.
設身處地的共情保護你難以開口的自尊心
什么是真正的共情?
心理學上對共情能力的定義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以他人的方式體驗事件和情緒的能力”。
共情的發生往往包括以下過程:
● 產生關心和幫助對方的愿望
● 體驗到與對方相似的情緒
● 辨別對方的思想或感受
● 努力減少自我(情緒感受)與他人之間的差異
因此,共情并不是簡單的“如果我遇到了對方的處境,我會有什么感受”,而是“如果我是對方,遇到了對方的處境,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后者比前者要難很多。
一方面,共情是一種稀缺的能力,另一方面,共情需要建立在足夠了解對方的前提下。
阿澤對德善的共情永遠在線。
他察覺到德善很冷,但同時他也知道德善心地善良,因此在把自己的外套遞給德善的時候,他會找借口說是自己太熱了不想穿。

他知道德善自尊心很強,因此當德善遭遇了暴露狂不敢去上廁所時,他假裝自己在門口抽煙,偷偷保護著逞強獨自前往廁所、但其實害怕得要死的德善。
這種站在他人視角下、設身處地的共情,才會讓對方感受到真正的被理解、被尊重。
03.
明目張膽地示愛給你穩穩的安全感
阿澤從不掩飾自己對德善的喜歡,所有認識阿澤和德善的人都知道阿澤喜歡德善。
而對比之下,正煥對德善的喜歡只有正煥自己知道。
德善是很缺乏安全感的。
作為家里最不起眼的老二,她有一個頭腦聰明、性格霸道的姐姐和一個什么都不做就能被爸媽寵上天的弟弟。
每次家里吃雞的時候,她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兩只雞腿被分給姐姐和弟弟,滿懷委屈地吃著沒什么肉的雞翅。
有關依戀的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我們小時候錯誤地回應了我們的需求,那么我們就很有可能發展出焦慮型的依戀風格,并會將這種依戀風格一直延續到成年后的戀愛關系里。
比如,當戀人一整天沒回復微信的時候,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已經在腦海里重復了一百遍“他不再愛我了”的念頭。
在這種被情感忽視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德善的內心其實非??释玫疥P注與愛,但同時她又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當對方發出的愛的信號微弱或者忽冷忽熱的時候,她很難識別到這是愛。
正煥雖然也喜歡德善,但他那捉摸不定的態度和含糊不清的表達,會讓本就不自信的德善很難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愛。
即使確定了關系,也很容易陷入“他好像愛我又好像不愛我”的痛苦糾結中。 在
和阿澤的關系里,德善永遠都不會問“你還愛我嗎”這個問題,因為答案太確定了。
這種篤定的關于“他愛我”的安全感,不僅僅彌補了德善在原生家庭里缺失的那份愛,更堅定了她和阿澤在一起的決心。
04.
愛的本質:需要和被需要
一位心理專家說:高質量的親密關系(婚姻),關系雙方在功能上是互補的。
這種互補本質上其實是一種相互的需要和被需要。
阿澤并不是完美的男孩,他不會撕酸奶蓋、不會開餅干盒、會常常迷路走丟,他的日常生活需要被人照顧才能正常運作下去。
而德善剛好是一個細心照料者的角色,當阿澤去國外參加圍棋比賽的時候,德善甚至會記得在旅行箱里塞進一床電熱毯。
一方面,“被需要”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自己在關系中的價值,讓我們進行意義感的建構,加強我們的自我認同感。
另一方面,“被需要”也會讓我們更珍視一段關系。
就像《小王子》中所說:“正是你花費在玫瑰上的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貴無比?!?nbsp;
在被需要的過程中,我們在對方身上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愛都會讓 ta變成和他人不一樣的存在。
我們不僅僅是愛著ta本身,我們也愛這段關系中被需要著的、有價值的自己。
05.
寫在最后
我們對阿澤的喜歡,其實也是我們內心愛情觀的投射。
我們在阿澤身上看到了美好戀人的樣子,在阿澤和德善的相處中我們看到了美好愛情的治愈效果。
就像一個人在冬天的街邊走了很久很久,手指和臉都被凍得通紅,突然撞進了一個溫暖的懷抱。
累積了很久的委屈,便在那個懷抱的溫度里消融。而春天,也在那刻發生。

有人說,阿澤只是一個虛構的影視形象。
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不會遇到和阿澤一模一樣的國寶級男友,但是,這種篤定又溫柔的治愈系伴侶,卻永遠是我們尋求愛情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理解,每一個人都可以活成治愈的模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阿澤。
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活成被治愈的模樣,活在治愈性的關系中。(匿名/文)
你喜歡阿澤嗎?你的TA身上有阿澤的性格和品質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