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5日訊 “下一個是相聲還是快板?音響老師放一下音樂。321,開始。”
2月2日早晨,“我們的節日·春節”青島市文明過大年主題活動在青島如是劇場進行錄制。不同一般以單個日期為主題的晚會,“我們的節日·春節”以“大春節”概念,串聯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一的禮俗,編排相關節目,線下錄制線上觀看,提前預熱節日氛圍。目前,晚會視頻已登陸各平臺,可供市民觀看。
工作人員介紹,活動圍繞春節禮俗,依照“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等年俗民謠。分為五個主題,展現濃郁的年俗文化和十足的年味兒。

“竹板一打笑開顏”“咱們就來對春聯”“送給大家一個‘福’字”……小演員帶來快板節目,銘海堂帶來相聲,農民藝術家帶來繪畫作品和書法作品,現場錄制有條不紊地進行。

花頭巾下一簇尖劉海,腰間一圈黃穗流蘇,手上的簸箕里也淌著金黃的“麥苗”,舞蹈《好收成》的這群演員均來自社區群眾文藝隊。演員劉正美下臺后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自己是嶗山區港東社區居民,業余時間參加社區舞蹈隊活動。編排這次的“小年夜春晚”舞蹈,隊員們抽出空閑,排了七八天左右。劉正美說,如今社區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居民業余生活豐富,“在我們社區,有組織下棋的、畫畫的、跳舞的,空閑時間充實了不少。”
“給大家剪什么呢?就剪一對牛吧。”“傳承非遺樂新春”環節,嶗山剪紙傳承人蘇霞給大家帶來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并在現場進行剪紙創作。“雖然這上面還沒有牛,但我已經看見它了。”只見蘇霞自如運用剪刀,一只活靈活現的牛很快躍然手中。

蘇霞介紹,即將到來的新年是牛年,牛是農民日常生產的勞動力,也有伙伴意味,“牛同時也意味著一種精神,體現了任勞任怨的創業精神。”
“正片這里該上宣傳片了。”導播在話筒中提示。錄制到“禮遇模范志愿行”環節,現場請上了“道德模范關愛聯盟”愛心企業代表和第四屆嶗山區道德模范、王哥莊街道梁家社區居民梁悅美。主持人介紹,2014年,梁悅美的兒子遭遇車禍,家人在悲痛之余,決定捐獻其腎臟和眼角膜。愛心企業代表在采訪中表示,在“道德模范關愛聯盟”,對各道德模范家庭的走訪、幫扶活動一直在進行中,“我們這些在當地工作的人,聽說周圍道德模范的故事后,都很受感染、感動,真的想為他們做點事兒。”
“我們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梁悅美說。活動最后,愛心企業給梁悅美送上了過年禮物,
在“話說年俗慶豐年“環節,迎來了本地特色產品“帶貨”環節。王哥莊大饅頭名優企業阿明饅頭店當家人李海青現場展示了造型新穎的新年主題花樣饅頭,并現場“揭秘”,王哥莊大饅頭之所以好,有三個秘訣:好的面粉、好的酵母和好的水。

“用這么新穎的形式‘帶貨’,我也是第一次。”李海青下臺后和記者介紹,“借著咱王哥莊大饅頭,也祝愿島城人民新年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我們的節日·春節”青島市文明過大年主題活動由青島市文明辦主辦,嶗山區委宣傳部、嶗山區文明辦、嶗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承辦,王哥莊街道、嶗山區融媒體中心、王哥莊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協辦。目前,晚會視頻已在多平臺上線,市民可在線上搜索關鍵字進行觀看。
下一步,青島市將繼續圍繞“講評幫樂慶”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歡樂中感受新時代、新風尚、新氣象,用實踐倡導文明、傳遞文明、引領文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羅震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