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2月4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視頻來源:小央視頻
軍事專家曹衛東介紹說,洲際彈道導彈飛行過程分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三個階段。中段是指導彈飛出大氣層,由于空氣非常稀薄,導彈速度極快,技術攔截難度也就很大。軍事專家邵永靈稱,發展這項技術屬于技術儲備,戰略性投資。
視頻來源:正午國防軍事
漲知識
為什么是中段攔截?
中段是指導彈飛出稠密大氣層,在空氣稀薄的外大氣層甚至更高的宇宙空間飛行的過程。
中段反導的好處是在敵方導彈尚未到達本土前,對其攔截并將其戰斗部摧毀,避免了在末段攔截時,敵方攜帶有核彈頭的來襲導彈造成本土上空核污染,或因攔截產生的碎片掉在本土上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目前,世界上一些軍事大國都在研究和試驗中段反導技術,其作戰效能突出,但技術門檻很高,來襲導彈會釋放誘餌和變軌,所以最大的難題是目標跟蹤和識別。

陸基中段反導示意圖
來襲導彈進入中段飛行后,助推段的發動機已脫離,只剩下彈頭在飛行,由于體積變小,因此需要高性能大型相控陣雷達才能發現和跟蹤。
雷達發現目標后,針對怎樣攔截的方案目前有天基攔截和陸基攔截兩種。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提出了一種天基攔截方案,在低軌道上部署大量稱為“智能卵石”的攔截器,覆蓋整個軌道高度。
一旦雷達確定了目標,相應位置上的“智能卵石”就被激活,啟動發動機前往攔截。不過,這種方案需要部署的攔截器數量巨大,可能需要上千個,這其中的建造、發射和維護成本,很難有國家承擔得起。因此,“智能卵石”只停留在紙面上。
陸基中段攔截比較現實。但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對高速飛行的導彈,攔截彈也需要相應的高速度。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發動機關機速度,關機速度越快,攔截彈覆蓋范圍越廣、動能越大。
另外,在導彈和攔截彈相對飛來時,攔截窗口一閃而逝,為此,科研人員在攔截彈的戰斗部上安裝有多個小型姿態調整發動機,用于短距離機動,以便將目標納入殺傷范圍。
總的來說,中段反導對整個反導作戰技術要求很高,如果沒有過硬的軍事技術,很難有效對敵方發射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