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推出的《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2月5日正式發布,規定對15種劣跡處以“實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業聯合抵制”。2月6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進一步接受了采訪,對規則適用對象、是否接受舉報、是否溯及過往等問題給予了回復。業內估計,隨著這一管理辦法3月1日的實施,部分曾經遭遇行業抵制的藝人有可能恢復參與影視演出的資格,這其中黃海波的名字被反復提及,他也被公認為有望第一批復出的“劣跡藝人”之一。而也有娛樂圈公號觀點認為,行業高速更迭,影視作品投資巨大,復出后的藝人很難“王者歸來”,投資方也會避開風險,選擇更加安全的藝人班底。

何謂“劣跡”,對號入座
《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里列出的15種劣跡,包含了近年來大眾熟知的各種明星劣跡,像是酒駕、假唱、危害社會公德等劣跡很容易讓部分藝人“對號入座”,而也有一些“劣跡”比較寬泛,像是近期沸沸揚揚的鄭爽代孕棄養、曾經轟動一時的翟天臨學歷造假等事件,也都讓當事人遭遇了演藝事業重創。《管理辦法》里把“其他違背倫理道德或者社會公序良俗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等”行為歸類于劣跡,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社會發展,演藝圈的各種幺蛾子、怪現象層出不窮,《管理辦法》對劣跡行為的規定留有一定的闡釋空間,未來隨著管理辦法的推行,規則將繼續細化直至成熟。
另一方面,現實中的“劣跡”也有很大制度空隙。像是規定中明確禁止“在營業性演出中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騙觀眾”,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演唱會收音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歌手的“真唱”和作為背景的“伴奏帶”,所以觀眾往往聽見歌手前一秒鐘狂飆高音如履平地,后一秒鐘切換成氣喘吁吁的真聲。多少比例的“人聲”算是真唱,多少比例的“伴奏帶”算是假唱,這也考驗監管部門對演出行業的理解。潘燕在2月6日的采訪中明確表示“3月1日實施,不溯及以往”,這也意味著過去的各種假唱就此翻頁,未來對規則到底是柔性執行還是嚴格執行,還需要繼續觀察。
如何“解禁”終于有解了
在《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出臺之后,曾因大麻事件遭遇演藝事業重挫的柯震東、深陷嫖娼丑聞的黃海波等藝人成為關注焦點。普遍認為,涉毒藝人很難有復出機會,而黃海波之所以被眾多公號認為“可能第一批復出”,在于當年他的隕落太轟動、內情太曲折。2014年5月中旬,黃海波因嫖娼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后轉為收容教育6個月。之后傳出黃海波遭人陷害等傳聞,而他主演的電視劇就此冰峰,制作方蒙受了重大損失。在被禁的七年來,黃海波保持低調,而好友高圓圓、張歆藝等人一直跟他保持良好關系,黃海波也花費了五年時間做公益、資助貧困地區兒童,一點點扭轉自己的形象。為了維持生計,他開辦教育機構傳授演藝技能,而呼吁黃海波復出的呼聲也屢屢出現。七年來影視劇產業發展迅猛,這位當年的“電視劇一哥”即便復出,行業的風向也早就轉向,他很難追上當下以網劇、懸疑劇、玄幻劇為主打的新時代了。
有懲戒也有解禁,演藝圈終于了有了完整的“準入/退出”規則。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表示:自3月1日起,對于違規藝人的自律懲戒措施和復出評議都將由道德建設委員會按照相關工作章程和評議標準開展。“委員會的人員構成中行業內代表只占總數的三分之一以內,且每次評議工作都將采用委員“背靠背”互不干擾的方式進行,力爭綜合各界代表的意見,做到客觀公正。”對照當年酒駕的高曉松復出后一直風評不錯,事業順遂之余還擔任了“汽車公民宣傳大使”,致力于道路安全的宣傳。有了解禁規則,也讓違規藝人的解禁途徑更加清晰,對社會風氣也起到了正向引導作用。黃海波會不會成為第一個解禁者,黃海波之后的其他違禁者、解禁者的處理辦法能否讓演藝圈感覺“公平、公正”,這是擺在行業面前的關鍵問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