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盛傳落地黃島的德云社分社項目有了結果:8月15日,山東德云文化廣場項目在濟南開工,郭德綱親臨現場,為德云社濟南分社正式落地站臺。據濟南媒體披露,山東德云文化廣場投資27億,將匯集相聲演藝、曲藝表演、婚慶餐飲、曲藝教育、文創展示等多種文化業態,郭德綱承諾將精心經營濟南分社,五六個劇場同時運營,票價不會高于德云社其他小劇場。德云社落地濟南,無疑讓濟南在曲藝碼頭的地位更加穩固。相對于濟南來說,青島在相聲市場、小劇場運營領域處于什么狀態,相聲界和演出行業如何看待德云社濟南分社成立,記者就此采訪了島城部分人士。
郭德綱為德云社濟南分社落地站臺
踩過界還是水到渠成?
在德云社進入之前,濟南已經有了十多家相聲社,而德云社之前進入全國其他城市,也引發了是否踩過界的爭議。畢竟德云社的人氣擺在那里,不可避免形成虹吸效應。對此,青島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莫宏表示,德云社入駐濟南對于齊魯相聲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德云社在相聲這行做得好、做得大,本身就是全國性的公司,濟南這邊又有需求,兩家一拍即合。德云社拓寬了市場領域,觀眾看到了更豐富的相聲演出,這也是雙贏。”據悉,濟南本身是全國三大曲藝碼頭之一,相聲界早有“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的說法,德云社落戶濟南,也算是延續了相聲的傳統。
德云社進入濟南,不僅是一間分社,還撬動了27億的文化地產項目,這么大的資金數量級讓莫宏感到不可思議,他坦言,相聲與文化資本的結合對于青島曲藝界來說還是個新鮮事,“之前也傳出黃島想要引入德云社的消息,也不了了之。德云社起來之后,青島2006年也成立了相聲俱樂部,青島的曲藝社也培養了很多年輕人,每周演五場,堅持至今。”他坦言,青島的觀眾很熱情,甚至吸引了全國的相聲大會放到青島舉行。然而青島的相聲確實處于“不死不活”的狀態,“濟南是一個老窩子,老先生老藝人多,他們是真正的傳承了掌握了相聲的精華。咱青島這方面還是有缺陷,打我的上一輩說相聲也相當于自學成才,雖然拜過師,但青島沒有老先生,只能靠自己悟。演了幾十年,本土相聲演員也得不到青島觀眾認可,也就希望年輕人多加把勁。”
當劇社成為資本品牌
青島擁有極其熱情的相聲觀眾,2019張云雷青島相聲專場創下了單張門票過萬的紀錄,讓黃牛大賺一筆。然而德云社的經營不止于此,德云社“御用演出商”環宇兄弟多年來負責郭德綱、岳云鵬、張云雷等頂級相聲藝人演出,已經成功掛牌新三板。陳佩斯的大道文化已經深入蘇州,建立了“蘇州大道喜劇院”;孟京輝、賴聲川等話劇大導演也是各個城市文化資本追逐的對象。當德云社從相聲演藝、曲藝表演延伸到婚慶餐飲、曲藝教育、文創展示領域之后,話劇的表演、教育、展示功能也逐漸得到了商業開發。濟南媒體披露,開心麻花劇場也將落戶濟南,這個重量級喜劇團隊將吸引一系列戲劇業態落地。
山東德云文化廣場在濟南開工
記者采訪了一位青島走出的劇場經營者,他坦言,自己離開青島五年來,青島的劇場經營跟從前一樣混亂、低水平,首先沒能引入高質量的演出內容,其次沒能形成專業的舞臺團隊、經營團隊,有的劇院甚至落成的時候就有硬件缺陷,無法引入大型演出,“我在上海做劇場,跟在青島的做戲體驗有鮮明的對比。松江區給出的政策是八年合作、前三年免稅,我們三個月就把劇場經營帶上了正軌。”青島劇場仍然停留在花錢引入演出的層面,而從孟京輝、賴聲川、北京人藝等頂級團隊的角度來看,在哪個城市賣票都是滿場,更重要的是挑選有舞臺專業度和戲劇專業度的合作方,這一點青島顯然處于劣勢,“我向劇社老板推薦青島,得到的幾乎都是不樂觀的答復。”當劇社成為文化資本追逐的目標,青島在這一場競爭中如何追上濟南,還需要業界持久的努力。(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