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南寧市一高校內,一對夫婦在家中被害,而嫌疑人則是其兒子黃某陽。黃某陽逃至國外,隨后被當地警方抓獲。
父親做律師,母親是大學教授,這是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都是社會的精英、知識分子,掙錢能力都很強,年收入百萬,就這么一個兒子,這應該是天堂般的美好生活吧,可他們卻被親生兒子所害。這是有什么仇?什么怨?什么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中國不同階層父母的共同訴求與渴望!這對父母有著天然優勢,送孩子出國留學不是什么難事,可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自己竟然被22歲的親生兒子殺害,最令人驚訝的是,殺人后這個青年竟然能如此從容淡定:4號殺害雙親,6號離家,把空調打到最低溫,8號跑到國外,10號才被發現……難道出國留學學的就是這樣的冷酷課程嗎?
這樣的家庭,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是多少人奮力攀登的目標,可這對夫妻為何在教育子女方面翻車翻得這么慘?不得不讓人驚心,不得不讓人反思。
我們用心理學和職業角度來分析這對夫妻的個性特點:
爸爸是律師,律師的特點是面對問題時咬文嚼字,是根據律條來解決問題。通過一些律師題材的影視劇,我們可以感受到,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特別理性的,是引經據典的,是抽離情感內容的。
媽媽是大學教授,也就是說具有老師的個性特點。老師有何職業個性特點?老師解決問題時容易進入說教模式,語言中會含有“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說你要聽”的意思,發出的信息流動過程是從上到下的溝通方式。
這樣我們就看到這對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為主。那么問題就來了,孩子需要這樣的說教嗎?父母都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人,可以接受,那么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就是面對兩個機器人,說得全都對,說得一點都無懈可擊,唯獨抽離了孩子最渴望的情感互動、情緒互動。父母正在無意識中,把孩子培養成了另一個機器人,孩子的情感、情緒找不到可以釋放的出口,累積多了,終于像火山一樣不可阻擋,以毀滅一切的方式爆發了!
我們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對父母無不攜帶著職業習慣和職業思維,而太多的父母同樣意識不到這些,不知不覺中吞并和剝奪了孩子情感方面的心理需求,早晚有一天會被這種互動方式反噬,釀成大禍,釀成悲劇!奉勸所有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模式,千萬千萬別把生活搞成驚悚片。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你認為還有哪些職業會將職業習慣和思維帶入到子女教育中?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