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3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從2月11日(農歷大年三十)到2月13日(正月初二),12348法律服務專線共接聽來電咨詢近200起,數量比去年春節期間同期明顯增長。主要咨詢的問題涉及農民工討薪、經濟糾紛、婚姻家事等民事糾紛。
據介紹 ,春節期間,青島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法律服務資源,依托“12348”專線努力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不打烊的公共法律服務。針對節假日期間群眾常見的法律服務需求,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專門遴選了擅長婚姻家庭、消費維權、合同糾紛、勞動用工、人身損害賠償等專業的律師組成“12348”專線值班團隊,24小時在線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同時,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服務資源,通過公共法律服務綠色通道為群眾提供預約辦理公證、司法鑒定、調解,容缺受理法律援助等便捷服務,積極回應群眾維權訴求,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切實保障服務效能,節日期間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將每天實行1+1+1值班制度,即領導帶班及時協調解決群眾重大法律服務需求,專業律師在線解答群眾咨詢、指引辦理公共法律服務事項,專門人員在崗帶班保障專線運行順暢,全面保障公共法律服務便民舉措有效落實落細。
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生在農歷大年三十(2月11日)帶班,12348熱線當天接聽來電74個,其中包括多起農民工和非農民工“討薪”案。如一工人在黃島區某工地工作10多個月,到2020年底、“老板”突然消失找不到人。值班律師詢問其是否農村戶口,告知農村戶口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針對其是非農村戶口,告知其可于初七上班后到黃島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大年初一(2月12日),截至下午3點共接聽來電31人次。據帶班的市法律援助中心郭威律師介紹,來電中包括農民工被欠薪7人次、涉及欠薪4萬元,還有婚姻家事7人次、涉及人身傷害等治安案件8人次。如王某經朋友介紹認識包工頭李某,2020年在青島市內某工地從事塔吊操作工作。春節前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將部分勞務費交給包工頭李某讓其代發。李某只支付給農民工一小部分工資后即下落不明。年三十晚上包工頭還接了王某的電話,初一(2月12日)上午再打電話、已被拉黑。王某稱自己只知道李某的名字和手機號,其他信息一概不知,目前同包工頭已失去聯系。
值班律師告知王某:可聯系同事落實包工頭的個人信息,完善欠薪的有關證據。農民工欠薪糾紛可申請法律援助,無需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涉及勞務費糾紛在達不成和解的情況下,可向法院訴訟維權。
大年初二(2月13日),據帶班的青島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詢部負責人邵乃東和接話律師山東齊魯律師事務所張爽律師介紹,截止到下午三點共接聽來電41人次。其中,婚姻家庭13人次,經濟合同8人次,還包括消費者權益、勞動報酬、刑事訴訟、交通事故賠償等。
如王某(化名)于2020年加盟一家快遞公司,雙方合同約定了加盟費,房租、人工等由王某自理,快遞公司負責人員培訓、配貨等。但合同簽訂后,快遞公司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履行合同,且未對加盟方進行培訓,亦未安排配貨,造成加盟方王某的業務一直未開展。王某投入了加盟費、房租、人員工資等,各項經濟損失已達數十萬元。
王某咨詢下一步應如何減少損失及追究對方責任 。律師解答:建議先與快遞公司聯系協商解除合同賠償損失等相關事宜,與此同時搜集相關對方違約的證據,如雙方不能達成和解,建議向快遞公司發送書面的《解除合同通知書》,內容應載明解除合同的原因及對方應付的賠償責任。如發送書面通知后雙方仍舊不能達成和解,王某可向合同履行地也就是王某的經營地基層法院起訴。關于快遞公司的違約責任,應依據雙方加盟合同的約定,但因為該合同系快遞公司單方提供的格式合同,因此在對方未盡到解釋義務的情況下,免責條款對王某無效。
據介紹,12348熱線值班人員對節日期間接到的辦理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調解的申請,認真進行登記,并告知來電群眾已做好預約登記,節后上班優先為其聯系辦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孫濤)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