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5日訊 “我領到125元春運補貼”“新年補貼山東領取中”“青島補貼金發放通知”……近期,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出現各種“補貼”鏈接,這些鏈接打著“春節補貼”“新年補貼”“生活補助金”等名義,讓人難辨真假。15日,網友“咚咚鏘”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欄目留言,反映他收到朋友發來的“青島補貼金發放通知”的鏈接,并聲稱已領到150.23元,但對此他深表懷疑。

“今年政府呼吁‘就地過年’,許多地方都向市民或外來務工人員發放補貼。但通過朋友圈、微信群這樣不正規的方式進行發放,我覺得很不靠譜。”網友“咚咚鏘”說。根據該網友提供的鏈接,記者點擊進入頁面后,有“兩億現金禮包回饋微信用戶”“2月18日送完為止”“紅包金額僅剩余1679萬”等字樣。記者點擊“現在去領”后,頁面轉至“微信紅包”樣式的頁面。頁面上有“支持某某5G,人人有錢領”“全民發福利,可提現”的字樣。記者“搶紅包”后,先后彈出“微信紅包已到賬,分享即可查收”以及“恭喜你獲得現金獎勵189.87元”的虛假窗口。根據頁面上的操作提示,記者只需將該鏈接分享到朋友圈,現金獎勵便可自動存入微信錢包。記者按提示分享后緊接著又彈出:請繼續分享到2個不同的群,保證100%可以立即領取189.87元。最終,經過層層轉發,所有步驟都完成了,但記者等了大半天,也沒等來“紅包”到賬。

記者通過網絡檢索發現,“發放八億秋季生活補貼”“發放兩億國慶節生活補助金”“5G上市給全民派發紅包”的騙局從2020年6月開始盛行。有警方和辟謠平臺指出,這些所謂的“生活補貼”“新年補貼”,都是以熱點事件為幌子,意在欺騙網友轉發營銷鏈接,是徹頭徹尾的假紅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點擊量、曝光量、粉絲數等是商家在推廣時最看重的數據,因此有些“養號集團”、營銷號就會用一些不正規的手段,來獲取推廣機會,從而獲得高點擊或者用戶關注。因此,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以當前的熱點事件為幌子來制作假紅包鏈接。
記者梳理發現,假紅包形式多樣。包括:結婚邀請函、慶祝5G上市、邀請加入群聊、假語音消息、收到轉賬、知名企業發錢、送話費流量、喬遷新居、生日邀請、聚會邀請。這些假紅包鏈接有幾個共同點,包括:具有中獎性質且金額較大、提現要分享、頁面有廣告等。不少人看到這些類型的假紅包總覺得,“點開看下又沒事”“分享一下又沒事”,殊不知,點開就已經落入了圈套。
觀海新聞提醒廣大市民,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拒絕點擊此類鏈接,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守好自己的“錢袋子”;同時停止轉發該類鏈接,避免更多人受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