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8月22日1版
迸發“創力量”,讓“后浪”奔涌
青島共青團組織以孵化新經濟、打造加油站、培育帶頭人、樹立風向標為目標,不斷提升青年創業“高度”“厚度”
夏日的青島,草木蔥郁,生機勃勃。藍天碧海中,仿佛所有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一股“熱浪”正奔涌在城市街頭。而創新、創業,正是這股浪潮奔涌的方向。
在這場競逐賽中,有久經沙場的“前浪”,亦有初出茅廬的“后浪”,他們以夢為馬,賦予這座城市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如源頭活水,“搞活”走在創業路上的青春之島。
作為聚合全市青年人才的“大本營”,青島共青團組織積極整合各方資源,以孵化新經濟、打造加油站、培育帶頭人、樹立風向標為目標,抓人才、抓項目、抓陣地,逐步形成一條有序而全面的服務鏈,在創新創業中不斷提升青年創業“高度”“厚度”,推動全市青年創業跑出了青春“加速度”。
孵化新經濟——
為青春之島煥發活力注入時尚元素
7月31日,一場別出心裁的線上城市推介會在廣興里開啟。直播中,“團團主播”化身“推薦官”,帶領網友走進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的設計展館和實驗室,切身感受科技感與工業感的震撼沖擊。這場由團市委和市北區委聯合主辦的線上直播,僅用1個小時就吸引40余萬名網友參與互動。
“疫情拉長了人與人的物理距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直播帶貨新經濟應運而生。”團市委副書記韓昌麗告訴記者,5月1日起,團市委正式開啟“這里最青島”青年網絡主播城市推介活動,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場。據統計,僅首場活動就吸引了60多萬網友觀看,商品銷售件數超3萬,支付轉化率20%。
通過“云”平臺,網絡大V和網友共同走進青島的特色街區、青年領辦企業等,不僅拓展了實體經濟青年創業的客戶端,也培育出一批新經濟領域的新創客。
除此之外,團市委還大力加強新興領域青年的筑夢空間建設,圓夢新青年,孵化新經濟。
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常霞的人生規劃表中,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由于工作經驗不足、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工廠等問題,初入職場的常霞遇到很多困難。團市委通過新興領域青年“面對面”活動了解到這一情況,開始積極安排她入駐市北區筑夢空間。“我們第一時間安排合作版師、設計專家為她的項目制定培育計劃。”市北團區委書記欒帥介紹。經過逐件指導完善設計稿、共享國內品牌面料公司最新面料、無償提供加工配套條件、就地就近提供檢驗檢測等全過程、一站式精準服務,很快常霞的設計稿就成了精致的服裝成品,而所有經由她設計的服裝,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青島霞梵時光。
“新興領域青年中蘊藏著時尚與活力,我們將努力做好青年人才的服務員、創新項目的推薦官、新興領域的‘店小二’。”欒帥說。
打造加油站——
為青春之島創客成長提供溫暖港灣
2020年,對于創業者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秉承著為青年創業者加速賦能,提高創業成功率的初心,團市委積極發揮青年骨干帶動作用。同時,結合“青島市青年突擊隊”海爾集團海創匯服務小微企業雙創的優勢,搭建線上微路演平臺,為項目找投資、為產品找訂單、為企業解難題。從2月份以來,累計路演200多場,幫扶創業項目1200多個。
華引芯這個海外歸國團隊創業項目就是其中一個。作為年輕的“90后”博士生導師,創始人孫雷蒙堅持自主創新,打破國內高端LED芯片市場國外進口產品壟斷,憑借先進技術實力與創新發展動力優勢,獲得海創匯加速營的資格,3月路演,4月簽訂投資協議,5月獲得海創匯投資款,一氣呵成。用孫雷蒙的話來說,“團市委和海創匯的支持就是一場及時雨。”6月,海創匯還幫助華引芯快速對接海爾平臺果蔬機、制冷、凈水等產業資源,讓華引芯體會到不一樣的“加速度”。
同時,為助力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大局,紓解來青求職學子住宿費用高、求職壓力大等問題,7月28日,青島青年驛站正式開門納客。精心設計打造的線下服務載體,可一站式提供7天以內免費住宿、政策咨詢、崗位推介、創業指導等服務項目,為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提供溫馨第一站。
“我們的青年驛站為外地青年融入青春之島和創業之城進行了量身打造,不僅提供線下就業崗位推薦、創業政策推介,還定期開展休閑娛樂、公共洽談、志愿服務等城市融入活動,幫助青年學子來到青島,融入青島,愛上青島。”韓昌麗說。
培育帶頭人——
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吹響青春號角
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被形象地稱為“全村的希望”。去年以來,團市委樹牢大抓基層鮮明導向,運用典型引路的工作理念,為鄉村振興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培育出一批扎根基層、服務鄉親的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
今年36歲的孫成波算是較早返鄉創業的青年,初中學歷的他經營過服裝店、開過大貨車。27歲那年,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決定返鄉創業,在自家一間30平方米的小屋里,成立了青島麗斌農民合作社,主要經營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村里干事的年輕人太少了,想找到一塊兒合伙創業的年輕人是我目前最大的需要。”得知孫成波的要求,團市委第一時間派工作人員到合作社進行調研,根據當前農村青年特點,幫助設計創新工作思路,提出搭建服務青年返鄉創業平臺的設想,統籌整合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資源,將團組織建在產業鏈上。
接下來,孫成波注冊成立萊西市農村青年創業者協會,建立協會團總支部,下設14個團支部。在團組織的幫助下,孫成波不僅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還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這段時間,青島團市委的指導讓我們的基層工作找到了方向,也讓更多想著帶領鄉親致富的年輕人找到了組織。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新時代青年趣緣、業緣、地緣,以鎮街青年工作委員會、新村團組織、行業青工委等形式,不斷擴大共青團朋友圈,幫助團員青年成長成才,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萊西團市委副書記董亢亢說。
樹立風向標——
為青年人才來青創業提供青春舞臺
以各類創業型大賽為契機,團市委還不斷聚合青春力量,促使一批優質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落戶青島。
去年9月,中日韓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聯盟(青島)峰會拉開序幕。活動中,中日韓(青島)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揭牌,日本華商棉株式會社、日本三得株式會社、韓國韓半島科技有限公司、基因個體化醫療項目等23個日韓總部及生產型高新技術企業簽約。
同年11月,“創青春”第六屆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2019中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會在青島舉行,吸引304個全國高水平青年創業項目參賽角逐、54家青島本地孵化器和加速器參展交流、120家風險投資機構參與洽談、上萬名島城青年參觀互動,71個項目共計3.46億元達成投資意向。
同月,青島市青年國際時裝設計師大賽總決賽在青島市開鑼,團市委聯合即墨區政府建立青年設計師人才數據庫,成立青島市青年時尚產業發展促進會,為獲獎青年設計師提供600到1000平方米的工作室,為進行創業孵化的設計師提供創業補貼和貼息貸款,將優秀青年設計師推薦給企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