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中華小詩庫”王恒屹又火了一把,這名年僅7歲青島男孩接連出現在了央視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和《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展現了他的詩詞才華。王恒屹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讓無數人為之贊嘆,正如節目嘉賓、著名學者康震所言:“小孩子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的文化的這種熟悉,其實是我們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來源。沐浴著歷史文化長河的滋養,能夠茁壯成長,成為真正的文化寶藏的合格傳承人。 ”
率先拿到詩詞大會入場券
“青山依舊,詩心不老。”每年春節假期看央視 《中國詩詞大會》,對于許多人來說都像是等待了一年的盛宴,今年第六季的節目于2月13日(大年初二)晚8時正式開播。
在這檔充滿著傳統節慶氛圍與文化傳承的節目中,何霞、王恒屹這對來自青島的祖孫檔將同臺競技。此次參與第六季 《中國詩詞大會》,二人早在半年前就收到邀約: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期間,央視接連3天播出了《中秋詩會》,何霞與王恒屹組成的“知否”組合搭檔參賽,并一舉奪得桂冠,率先拿到了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入場券。而此前,王恒屹從3歲起就展現出豐厚的詩詞底蘊,在《開門大吉》《挑戰不可能》以及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中都有著精彩的表現。
在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首期節目中,何霞與王恒屹作為“家庭團”代表選手參賽,兩人一同坐在現場百人團中參與答題,王恒屹并未獲得太多的鏡頭呈現,反倒是奶奶何霞在節目第一個環節“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率先登上了主舞臺。主持人龍洋在介紹何霞時,直言她是“傳說中的小屹奶奶”,這名陪伴著孫子學詩、背詩、參加詩詞大會的奶奶,今年竟然獨自一人走上了主舞臺,著實令人欽佩。之前陪伴王恒屹參與節目的何霞一直扮演著“綠葉”的角色,或是在臺下關注著小屹的表現,或是搭檔小屹為他出謀劃策,而這一次輪到了王恒屹在臺下為奶奶加油打氣:“希望奶奶能夠更上一層樓。 ”
小恒屹能背900多首詩詞
節目中,何霞在開場白中引用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詩句言志,可圈可點的表現也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正所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年已經58歲的何霞雖然已經退休多年,但是不論是容貌氣度,還是舞臺上的大方自信,都讓詩詞大會的觀眾們為之折服,有網友留言稱“何霞阿姨代表了新一代的奶奶形象,她的身上不止有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更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不老精氣神。 ”
談及這次“獨立作戰”,何霞直言自己首輪出戰也是誤打誤撞,“其實當時我跟小恒屹都在家庭團中坐著參與答題,誰知4道題答完竟然登上了主舞臺,我想這個環節可能考量的是大家的詩詞知識和日常積累,此外還有反應速度和答題速度吧。我綜合表現不錯,所以勝出了。”對于自己的表現,何霞直言“有些緊張”,“身邊少了小屹的陪伴,感覺沒了依靠。以前都是小屹做主攻手,我在旁邊提個醒,即使想不起來也不會太擔心,這一次自己上臺,詩詞儲備量也不過二三百首,比起其他選手來確實有差距。 ”
王恒屹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中的表現如何呢?奶奶何霞則賣了一個關子,“現在節目尚未播出,具體情況不能透露,但是小恒屹通過詩詞大會一路成長,現如今他已經是個7歲的小學生了,詩詞儲備量也比去年有了不少的增長,現在達到了900多首。而且從他在舞臺上的表現來看,我欣喜地看到了小恒屹在心態、理解力以及舞臺經驗等方面的成長,這是學習詩詞以外的成長,也是更重要的成長。 ”
這些年來,與王恒屹一同學習詩詞,何霞說,詩詞就像是細雨潤物無聲,像一位良師益友,“我們一起讀詩背詩玩詩,一首詩有時候就是一幅畫,有時就是一個故事,有時又是人生感悟。我們既是祖孫亦是詩友,詩詞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
亮點>>
撒貝寧贊他“后生可畏”
在第六季 《中國詩詞大會》首期節目播出第二天,王恒屹又出現在央視另一檔文化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中,以經典傳唱人的身份,與同是7歲的小伙伴周昭妍合作,演繹了一首橫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朝代歌》。
節目鑒賞嘉賓廖昌永認為,這首《朝代歌》十分出乎他的意料,本以為是一首奶聲奶氣的童趣歌謠,沒想到卻以擂鼓聲聲、編鐘陣陣開場,營造出一種古戰場廝殺的氛圍,“周昭妍的歌聲清澈純凈,仿佛在聽眾心間落下一場甘甜的雨;王恒屹則用兩段帥氣說唱細數了歷史上氣吞山河的錚錚英雄。 ”
據透露,王恒屹與周昭妍是《經典詠流傳》節目開播四季以來年紀最小的嘉賓組合,首次搭檔的兩人還喊出了“周吳鄭王,兩全其美”的口號,兩人分工明確,熟背古詩詞的王恒屹是“詩詞和歷史擔當”,而極具音樂天賦的周昭妍則是“樂器和演唱擔當”。
作為詩詞和歷史擔當,王恒屹也不負眾望,“大禹治水”“武丁中興”等歷史典故熟稔于心,講歷史典故、說古今寓意,信手拈來;而在訪談過程中,王恒屹還與鑒賞嘉賓玩起飛花令,“激戰”幾大回合之后,依然對答如流,就連主持人撒貝寧也忍不住感嘆 “后生可畏”。正如網友評論所言,“王恒屹和周昭妍,正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所學到的歷史傳遞給眾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就在這樣的代代相傳中永流傳。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