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音樂人趙英俊去世后,圈中友人透露“其死因是常年熬夜引發的肝癌,并勸大家按時睡覺,別熬夜了。”一時間,關于“熬夜會引發肝癌”在網上議論紛紛。“熬夜傷肝”“人體臟器晚上排毒,熬夜毒素排不出去”等說法也被網友反復提及。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專家表示,“熬夜會導致肝癌”的說法沒有依據。中山醫院副院長肝外科主任周儉表示,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肝癌的病因。不過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這些因素被稱為風險因素。肝癌的風險因素包括:
1.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生相關的最常見的肝炎病毒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乙肝和丙肝也是中國人最常見的肝炎,在我國,乙肝是肝癌的第一病因。全球每年超過一半的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后,會形成慢性肝炎,改變肝細胞的DNA,最終致癌。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會導致肝炎,但并不會形成慢性炎癥,因此,不太可能導致肝癌。
2.酗酒: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3.肝硬化:當肝細胞受損并被瘢痕組織替代后,就會形成肝硬化。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肝病都會導致肝硬化。近年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逐漸增多,在歐美發達國家,這是誘發肝癌的第一病因。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特聘教授殷衛海表示,中國人常見的肝癌發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4.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會破壞肝細胞中的DNA,引發肝癌。發霉的花生、小麥、大豆、玉米和大米等,都含有黃曲霉毒素。
5.基因突變:癌癥的發生與基因突變相關,這類基因叫做致癌基因。大部分致癌基因是由于后天環境導致的突變,這類突變不會遺傳。肝癌的發生也與致癌基因突變相關。例如,TP53基因異常就可能導致肝細胞生長失控,最終引發癌癥。
6.遺傳性代謝病:例如遺傳性血色素沉著癥等疾病,會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風險。
7.吸煙:吸煙會明顯增高肝癌的發生風險。
8.肥胖:超重或肥胖可能導致脂肪肝,也會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風險。
9.2型糖尿病:這類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也比較高。
10.氯乙烯和二氧化釷:接觸這類有毒物質也會增加肝癌發生風險。
以上都是容易導致肝癌的風險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一個或多個風險因素,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癌癥。而熬夜不是直接導致肝癌的原因,但熬夜會使抵抗力下降,是眾多基礎疾病的誘因之一。
那么,如何預防肝癌呢?
1.接種疫苗:接種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的發生,從而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
2.定期體檢:周儉教授建議,對于包括乙肝患者在內的肝炎病人來說,一定要遵醫囑定期體檢。甲胎蛋白檢查加上B超檢查,能發現95%以上的肝癌。對患有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病人來說,也不能忽視定期體檢,最好每半年做一次B超,或者肝癌生物標志物檢查。
3.治療基礎疾病:積極治療基礎疾病,能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尤其是對于有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疾病的人群。
4.戒煙戒酒:吸煙和飲酒都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且酗酒、吸煙的肝癌患者死亡風險更高,戒煙戒酒能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5.保持健康體重:對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減重并維持正常體重,不僅能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能預防肝癌。
6.遠離致癌毒物:不吃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發霉的花生、小麥、大豆、玉米和大米),遠離氯乙烯和二氧化釷,能有效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大眾惋惜因病早逝的公眾人物可以理解,但將其生活方式簡單地與病因關聯并做出判斷,是非常不科學的。不過,現代人應盡量避免熬夜、吸煙、酗酒等高致病風險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李婧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