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控股份:雙輪驅動打造“護城河”
橡膠機械行業領軍者軟控股份正在橡膠新材料這個新的細分賽道上開啟“加速度”。
近期,軟控股份發布公告,軟控使用自有資金1.45億元與山東東方宏業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東方宏業新材料,雙方將共建“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軟控股份持有東方宏業新材料50.88%股權。這也是軟控股份繼布局橡膠綠色新材料EVE膠項目后在橡膠新材料領域的再度“落子”。

智能輪胎硫化機生產車間。
在外界看來,這個在橡膠機械領域深耕二十年之久的企業一直以專注主業、聚焦賽道著稱,近年來“跨界”新材料領域的種種布局不免給人軟控即將開啟“多元化”戰略的訊號。“軟控從未離開橡膠行業領域。”軟控股份副總裁劉峰說,軟控一直沿著橡膠賽道“奔跑”,橡膠新材料業務也是圍繞橡膠領域的協同式布局。未來,橡膠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兩大主業將“雙輪驅動”軟控發展,以橡膠基礎材料和裝備制造的協同創新打造企業“護城河”。
20年磨一劍
做了20年橡膠機械的軟控,把橡機設計、制造比做“搭積木”。在把裝備中數萬個零件、工序的標準化“沉淀”到圖紙上后,軟控開啟了模塊化制造的新路徑。
大規模的模塊化生產方式降低了軟控產品的制造周期和成本。模塊化意味著產品之間的通用性和適配性提高,不同性能的產品可以通過不同模塊“搭積木”的方式組裝拼接。以輪胎成型機安裝為例,軟控通過模塊化生產將成型機的出胎周期從45天縮短到了8天。“模塊化生產讓我們具備了敏捷交付的能力,我們現在的交付周期是世界最短的。”劉峰說。
在劉峰看來,軟控在橡機領域的深耕經歷了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標準化是模塊化的實現前提,而模塊化產品系統的穩定可靠又為軟控的智能制造打下了堅實基礎。沿著橡機領域的已有布局,軟控一直在進行輪胎行業裝備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定義輪胎行業智能制造的新水準。
目前,軟控的全自動小料稱量配料系統已經能將物料稱量的精度控制在±1克以內;為了提升設備的預警能力,軟控依靠傳感器對設備噪音、振動進行監控,并可以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提前三個月對設備部件的維修、更換作出預警判斷;疫情期間,軟控通過混合現實(MR)智能應用平臺實現了設備的遠程交付,軟控工程師佩戴MR眼鏡,指導遠在歐洲的客戶進行設備調試和驗收,未來也可以通過這個智能平臺實現設備的遠程維修;在輪胎RFID芯片領域,軟控主導起草發布了四項國際標準,不斷推進輪胎生產、倉儲物流、使用、翻新等環節的自動化、信息化,提升輪胎行業整體智能化生產管理水平。
從標準化、模塊化到智能化,從高校軟控、青島軟控再到軟控股份,軟控股份用20年時間成長為全球橡膠機械領域的領軍企業。目前,軟控股份的橡機業務規模已連續九年位居世界前三,產品線涵蓋輪胎生產全流程80%的裝備。
對軟控而言,這是在橡機領域20年磨一劍的專注。未來,軟控還將持續聚焦橡機主賽道,專注提供從單機到整體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
第二條曲線
20年的時間內,軟控在橡機領域獲得了穩定的線性增長,“我們已經努力把橡機產品做到了極致,如果囿于這個賽道,那么軟控的發展也會受限。”
劉峰坦言,橡機行業這個細分領域的增速已遠不能滿足軟控的成長需求,軟控亟需走出“舒適區”進入新賽道,找到能夠引領企業迅速成長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軟控對新增長曲線的探尋停留在橡膠新材料上。劉峰認為,橡膠新材料產業附加值高,將成為軟控未來發展新的增長極。事實上,軟控早就開始了在橡膠新材料領域的布局。2014年,軟控股份收購了撫順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異戊二烯、異戊橡膠、合成樹脂等合成橡膠產品,軟控借此首次踏入高性能橡膠新材料領域。
也是在2014年,軟控股份以3000萬元向怡維怡橡膠研究院收購了其開發的“高性能橡膠新材料”工藝技術,也就是橡膠綠色新材料——EVE膠。EVE膠采用新型化學煉膠技術,顛覆了橡膠行業百年以來一直沿用的橡膠與填料物理干法混煉方式。劉峰介紹,采用該材料制備的高性能輪胎,抗濕滑性能等級均達到了歐盟標簽法規A級標準,滾動阻力指標達到B級甚至以上,同時耐磨性指標也較傳統輪胎提升了20%以上,綜合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經歷由實驗室成果到實現產業化的數年積累之后,2020年6月,軟控股份控股子公司益凱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啟動了EVE膠30萬噸項目建設,標志著綠色新材料EVE膠產業化駛入快車道。目前,軟控EVE膠產能已突破一萬噸,一期項目建設完成后產能將達到10.8萬噸/年。
“東方宏業新材料的投資也是圍繞EVE膠的布局,未來部分產品將供給EVE膠產業,實現新材料產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劉峰說,“30萬噸/年聚烯烴新材料項目”建成后,東方宏業新材料將成為高性能二元與三元共聚聚丙烯和工程改性塑料生產示范基地,與EVE膠產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穩定性,夯實軟控在橡膠新材料領域的行業地位。
劉峰對軟控在橡膠新材料領域的布局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軟控目前的營收在30億元左右,未來三到五年,軟控整體營收目標將達到百億,其中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業務各占半壁江山。
雙輪驅動新格局
對軟控而言,第二條曲線的探索不是盲目“跨界”,而是以現有產業布局為基礎,通過價值鏈、供應鏈的優化配置提升產業效率,以產業協同帶來的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深挖企業發展的“護城河”。
協同發展、規模優勢,這是軟控拓展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布局邏輯,也是軟控開始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兩條腿”走路的發展邏輯。劉峰舉了一個例子,目前軟控正在生產動車上使用的空氣彈簧減震器成型機,布局新材料產業后,軟控還將配套研發生產空氣彈簧上使用的橡膠材料,進一步提升設備的減震效果。
新材料推動新工藝,新工藝催生新裝備,軟控將實現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業務之間的協同研發、生產和銷售。劉峰認為,借助軟控在橡膠領域20年的技術和渠道積淀,新材料業務與智能制造業務將實現軟控“雙輪驅動”式的迅速增長,也催生了軟控股份新的企業愿景和使命——“讓橡膠工業站上世界新高度。”
在過去20年間,源于“中國橡膠黃埔軍校”的軟控股份伴隨中國輪胎行業的高速發展成長起來,成為全球橡機領域的領先者。作為輪胎行業上游的裝備制造商,軟控股份的成長也在不斷提升國產輪胎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行業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進程。
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一大輪胎生產國之后亟需突破技術掣肘,實現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由輪胎生產大國向輪胎生產強國的轉變。劉峰說,軟控企業使命和愿景的提出同樣基于這樣的行業現實。現在,“跨界”新材料的軟控股份試圖依靠橡膠原材料方面的基礎性突破推動行業原始創新,與智能制造一起,為橡膠工業注入新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偉)
責任編輯:榮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