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本報2月19日訊 為進一步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島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優化政務服務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圍繞老年人實體大廳辦事、生活領域線下服務、高頻事項基層延伸等六大場景,提出23條具體舉措,充分考慮老年人習慣,不斷為老年人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完善服務保障措施,有效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優化各級實體辦事大廳老年人線下辦事渠道。方案明確,進駐各級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面向市民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保留傳統的線下辦事窗口,同時優化服務設施設備,設置老年人及特殊群體“愛心專座”及休息區,建設并完善相關配套,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全方位政務服務環境;實施精準幫辦代辦,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保留現金繳費方式;設置各類意見箱、意見簿和線下“找茬窗口”,及時整改落實老年人關注的問題;優化長效服務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不間斷政務服務,鼓勵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高頻事項預約上門辦理服務。
優化各相關領域老年人線下服務渠道。方案提出,要優化電信運營企業線下服務,進一步加強實體營業廳對老年人的服務工作,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優化老年人交通出行服務,在長途客運站、地鐵站內等設置人工服務,幫助老年人購票、檢票、使用車站智能設備等,保持巡游出租車揚召服務,提高電召服務電話接線率;優化老年人公證服務,梳理涉及老年人的高頻公證事項和服務場景,鼓勵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和公證服務綠色通道,為行為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辦理服務。
推動老年人高頻服務向基層延伸。方案提出,要優化養老金領取基層服務,為老年人保留對賬折、允許保留原銀行存折領取養老金方式,在街道人社中心打印養老金發放明細及待遇領取證明的基礎上,逐步延伸該項服務至合作銀行網點;優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基層服務,大數據無法確認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的老年人,可由基層組織提供主動服務;優化戶籍辦理基層服務,便于老年人就近辦、一次辦,鼓勵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辦理服務;優化醫保業務辦理基層服務,在有條件的鎮(街)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醫保經辦服務窗口,下沉經辦服務權限;優化公積金辦理基層服務,充分利用銀行自助機就近為老年人辦理退休金提取業務,按需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預約公積金辦理上門服務。
完善老年人“健康碼”使用管理。方案中明確,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健康碼”互通互認,防止“碼上加碼”;不得將“健康碼”作為進入各級辦事大廳的唯一通行憑證,可采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進入各級辦事大廳。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
優化老年人“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方案要求,各級政務服務平臺通過人臉識別、實名認證等方式實現授權代理、親友代辦、一部手機綁定多人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推動服務事項“靜默辦理”,通過后臺數據比對等方式,基本實現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頻使用的政務服務事項由系統自動辦理,門診慢特病部分病種試點推行“零材料辦理”;拓展涉及老年人等群體“一事全辦”主題式服務事項范圍,推動服務事項“一事全辦”。
推動政務服務應用適老化改造。方案中明確,要優化老年人應用界面,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簡潔版PC端和移動端界面;優化“刷臉”功能,實現信息自動錄入或匹配,解決老年人輸入難問題;建設老年人服務專區,匯聚老年人高頻的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提供多維無障礙服務,如語音播報、頁面放大、高對比度顯示等無障礙服務功能,支持通過語音識別等方式查找辦事項目;各級各部門優可將相關辦事進度、辦理結果等信息智能化精準推送給老年人,讓老年人隨時掌握辦理情況。(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