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2月20日3版
青島“17條”:促民資“敢投、能投、愿投”
《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從暢通市場準入、重點支持領域、強化促進保障等三個方面著手,以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在2020年全國民間投資增速僅1%的背景下,青島民間投資卻逆勢增長13%。但這一遠高于全國水平的超常規增長,并沒有令青島滿足。最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從暢通市場準入、重點支持領域、強化促進保障3方面著手,以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新政策如何促進民間資本真正“敢投、能投、愿投”?1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青島市提出了17條促進民間投資相關政策措施,促進民間資本真正“敢投、能投、愿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起草過程中,市民營經濟局專門向社會公開征集促進民間投資“金點子”,來自青島、深圳、武漢等地提報人的部分意見建議最后被吸納進政策之中。

青島德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
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民間投資是去年青島的一大熱詞。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青島民間投資等多項指標均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3%,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9.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民間投資增速6.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民間投資增速1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7.5%,較2019年底提高5個百分點;全市民間投資在建項目4192個,拉動全市投資增長6.8個百分點。
《措施》的出臺正是為了延續這一良好勢頭,推動青島的民間投資更上層樓。
新政的發力點直指長期以來困擾民間投資的老大難問題,聚焦為民間資本除去“枷鎖”,著力打破民間投資面臨的不公平待遇和隱形門檻,解決放開準入、降低門檻、公平對待、平等參與的問題,讓民間投資的活力更充分涌動。
《措施》提出了4條政策措施,在公開政府投資項目方面,強調應按照“非禁即準、平等待遇”原則,分批次、常態化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政府投資項目、產業政策、建設規劃、招投標等投資信息;在保護民營企業投資權益方面,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企混改,提高盈利水平;在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提出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及時兌現各項涉企優惠政策;在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方面,強調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面向中小企業,鼓勵國有大企業集團、大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使用民營和中小企業配套產品。
在全國范圍來看,北京、河南、貴州等省市近期都密集出臺了新一輪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其中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也是各地政策的普遍關鍵詞。
新基建等成為關鍵落子
民間資本對市場和技術更敏感,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產業對城市自身壯大新興產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從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重點領域看,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成為關鍵落子。
《措施》聚焦我市15個攻勢和13條產業鏈,點明重點投資領域,加強政策引領,為民間資本更加便利地進入項目投資領域,提供選擇和決策的方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產業鏈長、增長前景好的領域。
《措施》提出了8條政策措施,在“四新”經濟領域,培育領軍企業,推動人工智能與垂直行業融合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加速搶占5G等產業制高點;在能源環保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新能源項目、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項目、重大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在文旅教育領域,支持發展直播、電競等新業態,推動大型旅游綜合體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大對民辦教育機構支持力度;在汽車裝備領域,提出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本地化配套,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設施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機場服務、城市交通提供配套服務;在農業產業領域,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農業產業,健全鄉村產業鏈;在現代海洋領域,培育壯大涉海企業,鼓勵涉海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產學研對接、產能合作;在生物醫藥領域,培育壯大醫療器械產業規模,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引進質子治療、人工心臟、可穿戴醫療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
做好用地用能融資等保障
促進民間投資不只是降低準入和放開領域的問題,更需要政府部門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包括用地用能、稅費政策、融資促進、保障機制等方面,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以實現投資項目的加快啟動、建設和運營,及早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只有具體解決民營企業用地、用能、人才引進、報建審批、政策配套等有切身感受的痛點,才能進一步挖掘民間資本投資積極性。
對此,《措施》提出了5條政策措施,在降低用地用能成本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區市開發高層工業樓宇,通過按揭貸款等措施為中小企業低成本獲得經營用房,服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在落實稅費支持政策方面,強調落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改制重組企業稅收政策;在發揮基金引導作用方面,突出發揮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導設立項目基金,實現基金與產業項目精準對接;在健全融資促進體系方面,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和更加精準的政策扶持;在建立促進保障機制方面,建立支持民間投資協調推進機制,協調解決民間投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好政策關鍵還看落實
有了好政策,關鍵還要看落實。畢竟在廣大民營企業眼中,政策給不給力,看的不是文件多寡,而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新聞發布會上,市民營經濟局介紹了下一步落實措施,包括持續放寬準入、優化營商環境、用好信息服務、強化政策支持、完善機制建設五個方面。
在持續放寬準入上,繼續大力清理針對民間資本準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的各類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資本進入國資壟斷領域的附加條件,下更大力氣破除各類隱形壁壘,解決好民間投資“不能投”問題。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政府誠信建設力度,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解決好“不愿投不敢投”的問題。
在用好信息服務上,充分發揮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作用,加強信息共享,有效釋放產業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信息,在“新基建”“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等領域,向民間資本集中推薦一批具備成長性、引領性和未來價值產出的項目,引導民營企業規范參與“新經濟”項目投資,解決好“往哪投”的問題。
在強化政策支持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投融資對接機制,發揮好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作用,加快設立項目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在完善機制建設上,健全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機制,督促相關部門在吸納現有工作機制基礎上,會同涉及民間投資工作的主要部門和工商聯,健全我市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機制,明確職責,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及時研究解決我市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突出問題,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民間投資工作,切實發揮政策效應,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相關鏈接:
17條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
暢通市場準入:
●按照“非禁即準、平等待遇”原則,分批次、常態化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政府投資信息
●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企混改
●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及時兌現各項涉企優惠政策
●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面向中小企業
強化促進保障:
●降低用地用能成本,支持有條件的區市開發高層工業樓宇
●落實稅費支持政策,落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改制重組企業稅收政策
●發揮基金引導作用,引導設立項目基金,實現基金與產業項目精準對接
●健全融資促進體系,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定制服務和政策扶持
●建立促進保障機制,建立支持民間投資協調推進機制
重點支持領域:
●鼓勵民營企業加速搶占5G等產業制高點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新能源項目、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項目、重大生態環保工程建設
●支持發展直播、電競等新業態,推動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大對民辦教育機構支持力度
●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本地化配套,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機場服務、城市交通提供配套服務
●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農業產業,健全鄉村產業鏈
●鼓勵涉海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產學研對接、產能合作
●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引進質子治療、人工心臟、可穿戴醫療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
責任編輯:王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