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大戰大考之年。爬坡過坎盡管艱難,卻在步步登高,每成功邁出一步,就離發展目標更近一步。這一年,威海市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在全省乃至全國走在前列的榮譽,成為對“威海速度”“威海效率”的生動詮釋。
威海市發展改革委:
謀劃全市動能轉換“路線圖”
集團營業額增長50%左右,110%超額完成沖擊新目標任務;翻開2020年光威集團的成績單,一組亮眼的增長數字背后是一張“奮進答卷”。光威集團總經理鄧向陽信心滿滿地說:“新動能引領企業發展,是光威自身發展的需求!”

新動能、新活力、新發展,2020年,在應對疫情、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大考中交出這般亮眼“成績單”的企業,可不止光威集團一家。新舊動能轉換,正是威海市企業發展的“關鍵詞”。
由威海市發改委動能轉換協調科科長林曉飛參與編制的《威海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成為去年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最好總結。這份共13頁的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為去年全年工作謀劃出一份清晰明了的“路線圖”。
線路逐漸明晰,行動更加篤定。2020年,對標省“十強”產業,聚焦全市七大產業集群,威海市發改委以“五個一”協調推進機制為抓手,調整完善“7+3”示范企業項目庫,實行定期調度和掛圖作戰,有力推動產業轉型蝶變,加快構建具有威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威海市發改委的統籌下,企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凸顯。隨著企業沖擊新目標“雙百工程”的啟動,100家入庫企業與100家后備庫企業共同組成了企業轉型發展的“先鋒隊”,引領了新舊動能強企優企的強大“方陣”。截至2020年末,79家沖擊新目標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市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數達到3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141家,上云企業達到2800家。

在南海新區,明池玻璃的一組數字,折射出沖擊新目標行動強大的驅動力:通過一系列創新,企業成本在5年內下降30%;2020年,企業產值突破歷史紀錄,同比增長50%。
加速改造傳統動能,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2020年,威海市建成全省第2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全市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達到17家,“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從2017年的23.1%提高到32.6%,位居全省前列。
新動能的培育,更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深化信用城市建設,威海市發改委扎實推進信用“五進”,推廣“海貝分”應用,以改革釋放動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今年,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依然是威海市發改委的工作重點。隨著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突破”實施方案的出臺,威海市發改委將進一步聚力高質量發展,繼續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培育七大產業集群、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深化企業沖擊新目標行動,不斷為城市發展增創新動能、培育新優勢、取得新突破。
威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鏈”協同做后盾 企業大膽向前沖
大年初八,年味尚未散去,威達集團的生產車間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種自動化生產、加工、組裝線火力全開,一個個鉆夾頭成品在流水線上魚貫產出。公司董事長楊明燕介紹,2021年公司的市場需求持續處于高位增長,從大年初三開始,職工們就奮戰在各自崗位上趕訂單、忙生產,力爭牛年“開門紅”。

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的不止威達。春節期間,為引導企業節日期間堅持生產,威海市工信局推出“助企增產”專項行動,151家規上工業企業堅持生產,較去年同期增加76家。節日期間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68.8%,全市工業經濟實現平穩運行。
站在新起點上回眸,更能感知威海爬坡過坎、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風采。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9.96%,較去年同期提高2.81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居全省第1位。僅用一年時間,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由49.5%提高到61.5%,繼續穩居全省前列。
非常時期的非常節奏,更需要快人一步的智慧遠見。去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威海市關于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在七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下,梳理10條優勢產業鏈,全面實行“鏈長制”,逐月梳理企業“四張清單”發展訴求,通過垂直整合、“雙招雙引”等方式,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發展步伐。
一年里,威海市工信局組織開展船舶、電子信息、防疫物資、電子變壓器等產業鏈對接活動20余次,促成60多家本土企業相互之間開展配套合作,配套金額達到3.7億元,一大批產業鏈企業形成了緊密的協作聯系。

在積極培育協同配套優勢的同時,按照“企業提訴求,政府領進門”的思路,威海精準梳理企業提出的100余個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需求,帶領企業到北京、西安等地,與工信部部屬高校機構以及央企研發平臺開展精準對接,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50余個,持續幫助企業解決“成長的煩惱”。2020年,全市新增國家級、省級單項冠軍企業各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瞪羚企業13家、專精特新企業36家,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增強核心競爭力,必須持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2020年,威海市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引航工程,通過開展專家診斷、服務對接、典型示范等方式,加快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的過程。在新北洋數碼智能終端設備產業園,通過“機器換人”,這個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水平超90%。
在加快智能化改造的同時,威海把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為實體經濟了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達到17家,以迪尚集團中國服裝設計創新集成平臺、聯橋集團國家毛衫紗線資源共享平臺、浦林成山“智安達”平臺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為企業轉型發展賦能加力的同時,也讓威海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了更大“加速度”。
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每一項工作都直指“幸?!?/strong>
春節期間,威海高新區西文化生活區的初心廣場上,“人氣”持續攀升:有的居民伴著動感音樂起舞,有的居民坐在休閑座椅上拉呱,孩子們在周圍奔跑玩樂。居民劉素英說,現在的幸福感簡直“爆棚”。

在威海,每一位百姓都有著自己的專屬“幸?!?,2020年威海還“捧”回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大獎。
威海市住建局作為精致城市建設的牽頭部門,去年全年聚焦城市功能短板和民生需求,在“精致城市·幸福威?!钡恼鞒躺希_步越來越穩、越來越堅定。
2020年是精致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的攻堅突破之年,也是最關鍵、最吃勁的一年。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響鼓重錘。對此,威海市住建局從抓好頂層設計入手,“大招”接連打出:2020年11月1日起,《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設條例》正式施行,精致城市建設有了根本遵循;《威海市精致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涉及50個核心指標,涵蓋生態環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務、發展動能、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讓精致城市建設的各項工作可量化、可操作。

精致城市建設的落腳點始終在“幸?!倍稚?。“站在天橋上,不僅心踏實了,視野也開闊了,這天橋建得好!”每每經過位于市區青島路上的齊魯大道過街天橋,市民鄒強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隨著威海市區9座過街天橋拔地而起,交通順暢、百姓舒心的“雙贏”局面日益凸顯。
過街天橋,是威海市住建局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威海市住建局聚焦不精致的地方,積極開展化解“城市成長的煩惱”四部曲,不動產權“辦證難”遺留問題基本處理完成,解決辦證難15.2萬套,累計完成217個閑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處置,改造老舊小區48個,實施斷頭路打通工程12條,建成公共停車場9處、口袋公園131處,新建、改建城市公廁24座……隨著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完成,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變得越發充盈。
精致城市,不能只顧城市,忘了農村。沿著威海市住建局的工作足跡,去年的一組數據,刻錄下農村的“幸福變遷”:持續推進“農村七改”,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68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鑒定和保障全覆蓋;加強農村改廁規范升級和后續管護,新建農村公廁390個,實現300戶以上自然村農村公廁全覆蓋;完成農村清潔取暖建設5.48萬戶,占年度計劃的110%;持續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提升行動,排查整治各類問題3051個。
威海市交通運輸局:
鋪就惠民“幸福路” 打通發展“快車道”
“構建‘市域一體、交旅融合、聯接城鄉、全域通達’的交通+旅游出行服務體系,要著手實施現有縣際客運班線的升級改造”“城區公交線路,還得根據老百姓需求再優化優化”……2月19日一早,威海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科科長孫俊生和同事們一起,圍著威海市行政區劃地圖討論起來。

城市路網,一頭連著城市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民心民意,推動起來千頭萬緒。2020年,威海市交通運輸局把一項項匯總起來,捋出了兩條線——既打通西部環山路等城市“大動脈”,也聚焦民生工程暢通“微循環”,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真正給沿線群眾帶來實惠。
孫俊生負責的,就是民生工程暢通這個“微循環”。威海市入選‘十三五’期間公交都市創建城市之一,今年要迎接創建的驗收工作,讓客運交通管理的擔子更重。怎么做好迎接驗收工作?威海市交通運輸局把提高群眾公共交通出行滿意度作為“頭等大事”。
面對公交線路優化這一“攔路虎”,威海市交通運輸局把群眾請來當“參謀”?!奥吩趺醋咂饋矸奖?,只有群眾說了算,關鍵是滿足群眾訴求。”孫俊生說,在具體推進中,方案只能提供宏觀指導,只有把老百姓的意見糅合進去,才能得出建設“最優解”。

2020年威海新開通和優化調整的42條公交線路,新增更新公交車122輛,新開3條城際快線。今年1月,群眾一直關注的汽車站搬遷也提前完成,客運中心“六站合一”的規劃成功在春運前落地。
跳出威??赐?,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通“毛細血管”,“大動脈”同樣重要。面對西部環山路全線貫通這塊“硬骨頭”,威海市交通運輸局規劃基建科科長宋萬里和建設者們吃住在一線、辦公在一線,交出一份盡收山海風光、帶動周邊致富的“幸福答卷”。
2020年,在一位位“交通人”合力參與中,威海21個交通大項目完成投資100億元,陸路交通末梢短板逐漸補齊;“民心路”通了,農村新改建558公里公路、建成574個客運站點,全市符合條件的村莊全部實現“戶戶通”;重大基礎設施強了,萊榮高鐵實現開工,文萊高速建成通車,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順利推進,威海新機場選址獲批復、預可研通過行業評審,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通過省級專家評審……
交通基礎設施的加速推進,為全市高質量發展鋪出了一條“快車道”。據統計,威海市歐亞班列全年開行88列、發送貨物7100標箱,威海國際物流多式聯運中心入圍交通強國試點名單,威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威海機場新增9個通航點、加密12條熱點城市航線,市域一體、國內通達、聯通海外“三大交通圈”,正加速由藍圖變成現實。(Hi威??蛻舳擞浾?初佳倫 楊彩明 匙亮 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