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2月21日7版
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青島將以質量提升塑造競爭新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新高地

全市質量工作會議召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月20日,全市質量工作會議召開,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張杰通報了全市“十三五”期間質量工作情況。“十三五”期間,全市以質量促發展、以質量促轉型,在質量治理、質量提升、質量共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當前,青島正處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階段,“十四五”時期,全市將以質量提升塑造競爭新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新高地,全方位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質量支撐作用更加有力
青島有著良好的質量發展基礎和深厚的質量文化底蘊,培育了海爾、海信、青啤、中車四方等一批馳名中外的品牌企業,被譽為中國的“品牌之都”。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質量強市、品牌強市和“標準化+”戰略,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截至2020年底,全市擁有中國質量獎1個、提名獎4個,山東省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5個、獲獎個人5名。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4年保持在97%以上,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藥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100%。即墨區、西海岸新區、萊西市入選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高速列車研發制造產業、家電電子及船舶產業、海藻生物產業獲批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中國名牌產品達68個、山東名牌產品達700個、山東省服務名牌達256個,品牌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主導或參與147項國際標準、1300余項國家標準,發布電冰柜、激光電視等13類青島先進性標準。此外,企業質量認證覆蓋率、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有效注冊商標總量等指標全部位居全省第一。
質量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五年來,全市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質量工作,進一步完善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作體系。各級各部門出臺《加快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100余項政策措施,推動社會生產要素向高質量發展集聚。市級財政用于質量品牌、標準資助的資金達1.2億元,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全市將質量發展作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重要指標,對質量安全實行“一票否決”。五年來,持續聚焦質量提升、持續加力質量安全,形成了12類、35項評價指標體系,市政府連續五年開展對區、市政府質量評議,涌現出西海岸新區樓宇電梯全生命周期保險統保、平度“票溯達”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等多項在全國具有推廣意義的工作經驗,我市也連續三年蟬聯省政府質量考核第1名。
質量提升成效不斷增強
五年來,各級各部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質量和效益,形成獨有的比較優勢,質量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區市發展特色紛呈,如,市南區出臺惠企服務政策30余項,落實資金近千萬元;嶗山區在全國首創“一三三”智慧監管機制,扎實推進質量強區建設。部門措施成效顯著,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成為青島新的城市名片。
“四大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對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四大安全”,實行“四個最嚴”要求,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9%。完善疫苗管理機制,對新冠核酸檢測試劑使用質量全覆蓋檢查,藥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100%。青島本地企業的產品合格率97.6%,全市特種設備連續四年零事故。
質量共治氛圍不斷提升
五年來,由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形成的質量共治氛圍愈發濃烈,成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力量,成為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海爾、海信、青啤、青島港、青建5家企業發起成立青島市質量發展促進會。全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4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全市高科技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過會及上市公司66家,居全省首位。2020年全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0.30,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質量基礎體系不斷完善。連續舉辦兩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率先實施標準先進性評價。大力倡導質量文化建設,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打造十條示范街、千家示范店、萬家承諾店。我市在全國100個大中城市消費環境排名中躍升至第3位,位列全省第一。我市區域品牌發展指數達到91.03,逐步形成有影響力的質量文化,用質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青島大學、市市場監管局共同組建了青島市質量科學研究院,為企業、產業和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基礎性研究,為青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新高地提供理論支撐。
全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質量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推動質量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全國一流,構建青島質量發展新高地,賦能青島高質量發展。
質量是生命線,是企業市場競爭的核心。我市將發揮質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質量提升行動為抓手,全面提高各行各業質量水平。產品質量方面,關鍵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升產品的內在質量、外在品質,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支持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數字經濟,更好滿足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
服務質量方面,重點是加快提質增效。全面提高服務行業質量和水平,餐飲、娛樂、商貿、醫養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要向品質化轉變;港口物流、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要向專業化發展;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業要向規范化便利化發展。工程質量方面,努力建設精品工程。今年是全市的“項目落地年”,要提高項目的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強化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監管,爭取把每個重點項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大力加強品牌城市建設
品牌是質量的標志,體現了產品競爭力,也是城市形象名片。品牌經濟是青島最具特色的優勢之一,我市將把品牌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實現品牌引領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品牌,開展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行動,實施“品牌伙伴成長計劃”,支持全市企業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爭取培育一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品牌。優化青島品牌培育與推薦活動,增強馳名商標、老字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力。支持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參與全球品牌戰略重組。
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挖掘塑造城市品牌,探索將青島作為一個區域品牌進行規劃和策劃,加強整個城市的整合營銷和戰略定位,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品牌之都”的區域影響力和國際形象。大力宣傳推介青島品牌,提升青島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美譽度。做好品牌保護,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推進膠東經濟圈知識產權一體化工作機制建設,形成區域保護合力,營造有利于品牌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大力實施標準化建設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我市將把標準化貫穿到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以標準帶動城市發展上水平、創一流。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以工業領域標準化建設為基礎,聚焦智能家電、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地方、行業標準,搶占標準“話語權”,鞏固產業優勢地位。推動標準體系由工業向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拓展,全面發揮標準引領帶動作用。
強化地方特色標準建設,支持行業協會和優勢企業參與標準體系構建,實施標準“領跑者”行動,不斷推動青島標準先進性建設。瞄準國際先進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和實施一批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增強我市企業標準的國際競爭力。積極推動標準國際交流,打造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青島),以標準國際化帶動裝備、技術、服務、品牌走出去。
著力夯實質量發展基礎
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公認的質量基礎,是產品質量安全的保證,是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重視發揮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基礎性作用,推動質量水平提升。加強質量基礎平臺建設,重點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配套建成一批國家級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創新“互聯網+質量服務”模式,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協同運用,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質量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國際檢驗檢測聯盟,建設山東自貿區檢驗檢測集聚區青島園區,努力形成“一個標準、一次認證、全球通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國際貿易競爭新優勢。
質量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建設質量強市的基礎。緊盯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和頻次,及時排查質量隱患,建立完善全過程、可追溯質量監管體系,倒逼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對事關群眾健康安全的食品、藥品、農產品和重點消費品質量問題,依法嚴懲。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質量監管領域的運用,積極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升監管效果。
打造多元共治“大質量”格局
質量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需要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各行各業共同努力、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對標先進城市和地區,做好“十四五”全市質量工作的規劃研究,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新高地。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質量強區(縣)、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工作。
企業是質量工作的主體,積極應用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發揮首席質量官和首席品牌官制度導向作用,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供高質量供給和高質量產品,當好共建質量強市的主力軍。全方位加強質量教育宣傳示范,普及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優秀品牌產品,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參與質量、人人監督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不斷提高全市質量發展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相關鏈接
第六屆市長質量獎獲獎和提名獎單位(16家)
卓越獎(5家):
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空港商務發展有限公司
青島超銀中學
青島中建聯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創新獎(5家):
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
青島德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島海納光電環保有限公司
提名獎(6家):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青島瑯琊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市市北區福山老年公寓
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國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質量工作典型案例
嶗山區
近年來,嶗山區持續開展質量強區建設,把質量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質量工作連續4年獲得全市A類考核等次。設立嶗山質量獎,培育出全市唯一的中國質量獎和1個省長質量獎、7個市長質量獎、28個嶗山質量獎;配套獎勵最高達到300萬元,嶗山質量獎獎勵30萬元,力度均為全市最大。
青啤
青島啤酒始終將質量作為立業之本、強企之基,打造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和“青島名片”。借助工業互聯網賦能,青島啤酒率先搭建了私人定制平臺,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研發“精準解碼”、制造“精準發力”、銷售“精準導航”、平臺“精準配置”。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