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山又攬海的日照天生麗質,從生態建市到生態立市,30多年的生態堅守,跑出了綠色發展的加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鏡頭聚焦2020年。置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成就中,日照拿出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與勇氣,決勝沖刺污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了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高質量答卷。
數據是最有力的注腳。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其中,PM2.5和PM10年均值同比分別改善22.2%、27.1%,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SO2和NO2年均值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空氣優良率同比增加12.7個百分點。
省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土壤安全利用率均為100%。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選點日照,對日照市“凈土保衛戰”保護優先、安全利用表示肯定;全省河湖長制現場會議在日照召開,“碧水保衛戰”秀美河湖扮靚生態日照廣受好評。
生態環境“氣質”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任務。2020年的日照,再一次用行動詮釋了“生態優勢是戰略資源、立市之本”的發展理念,也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標注了鮮明生動的日照實踐。
彰顯擔當的承諾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不能輸、輸不起的戰役。
從全國來看,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直接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從日照來看,把“生態日照”這塊牌子丟了,如何向300多萬日照市民交待,如何向天南地北的日照老鄉交待,如何向子孫后代交待?
的確,生態是日照無與倫比的驕傲。碧海、青山、藍天、金沙灘的醉人美景,聯合國人居獎的靚麗名片……這一切,無不彰顯著日照“生態之美”的自豪與自信。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規模擴大,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壓力巨大。
這是我們的產業體量——港口年吞吐量達4.96億噸,省沿海鋼鐵制造基地在日照布局,鋼鐵行業年產能達1900萬噸,臨港產業迅猛發展,疊加工業企業排放、車輛運輸增多,生態環境改善壓力加大。
這是我們的改善難度——2016年至2019年,日照市PM2.5年均值由55微克/立方米降至45微克/立方米,4年改善了10個微克,而到2020年底要用1年時間再降10個微克,完成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改善和更低潛力上的提高,難度空前之大。
這是我們的發展關鍵——如果打不贏藍天保衛戰,今后新上項目,污染物排放實施“雙倍替代”,環境容量直接決定了經濟發展的空間。
沉甸甸的生態砝碼,也是沉甸甸的生態責任。“困難再多、壓力再大,都必須堅決完成”,“壯士斷腕、背水一戰,堅決打贏這場硬仗”,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會議上,日照市委書記張惠的講話擲地有聲。
這是責任擔當,也是莊嚴承諾。于是,2020年,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主攻點在攻堅方案里被清晰標注,日照吹響沖鋒號,以堅毅和果決向污染宣戰——
成立市委書記、市長雙掛帥的日照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親自部署、高位推進,污染防治成為全市上下名副其實的“一把手”工程。
日照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專題視察、執法檢查和“環保世紀行”,深入一線,督導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
日照市政協組織開展專題視察并發起倡議,倡導政協組織、委員擔當履職,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
日照市紀委監委機關成立護航工作專班,日照市委組織部將污染攻堅成效列入考核,日照市委宣傳部加強宣教引導,強力開展多輪次、多層次宣傳發動,全面營造決勝攻堅輿論氛圍。
《問政日照》專場曝光污染問題,各級各部門負責同志現場作答應考,直面污染頑疾,向全社會公開整改。
各級黨委、政府堅決扛起屬地責任、守土有責,各級各部門履職擔當、合力攻堅。
承諾如山,使命必達,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突圍之戰打響全城。
上下同心的攻堅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關注,萬眾期待。
7月13日,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工作專班成立,從10個部門單位抽調的精兵強將全員到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專家團隊和兩個第三方技術團隊駐點日照,形成“會商預報、巡查監測、雷達交辦、約談曝光、督辦落實”的閉環機制,深入一線,督導落實整改,打通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
科技治污——“綠光”監測,治污神器。每晚點亮日照夜空的“綠光”,來自大氣污染防治激光雷達走航監測車,它如同“移動監測站”,污染源一目了然、精準定位,巡查監測到的問題第一時間推送到“雷達交辦”App,累計交辦整改問題2379個。
精準治污——駐廠幫扶,強化指導。針對秋冬季氣象擴散條件不利問題,對全市重點企業、施工工地開展駐廠幫扶,駐廠幫扶組與專家團隊、雷達技術團隊密切配合,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精準指導企業污染防治以及重污染天氣“一廠一策”應急響應。
依法治污——“夜鷹”執法,嚴格監管。每晚10點以后,針對施工工地以及重點工業企業,開展“夜鷹”執法,累計出動檢查人員1萬余人次,排查監管工業企業、在建工地2萬余個次。
數據的背后,是一個個甘于奉獻的鐵軍身影。然而戰場無處不在,“每天必搶,每微克必爭”,污染攻堅以雷霆之勢,全面出擊。
工業企業的責任——鋼鐵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21臺工業窯爐整治。對38家重點企業實施24小時駐廠幫扶,指導企業落實治污主體責任。
建筑工地的精致——壓實“61840”抑塵措施,綠網苫蓋、灑水抑塵、霧化噴淋,全方位管控工地揚塵污染,對重點建設工地實行一對一“駐場”監管。
綠色港口的升級——日照港投入4.3億元用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力開展揚塵污染防治、重型柴油貨車管控、船舶岸電建設,重磅打造黃海之濱綠色港口。
以克論凈的堅守——完成562項裸土問題整治,力促城區“零裸露地塊”,推行一級道路以上標準作業,加大路面濕式清掃頻次,強化深度保潔。2020年四季度連續3個月降塵量為全省最低。
徒步走出的實績——對主城區所有河段開展徒步排查,查出各類排口749個。完成全市32條重點河流、57條支流入河排污(水)口的排查監測,以及1573個入海排口的溯源監測任務。
雨污分流的力度——列為2020年“一號城建工程”,總投資14.4億元,對612個小區、100公里市政管網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2座污水處理廠,從源頭、過程到末端全面提升改造,助力崮河流域持續穩定達標。
生態農業的貢獻——秸稈禁燒、綜合利用四級聯動,壓實屬地責任,實現連續六年秸稈禁燒“零火點”。嚴厲打擊違法使用農藥,茶園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
礦山整治的決心——將新建礦山、生產礦山全部納入綠色礦山建設規劃,開采礦山必須具備防塵、抑塵條件,硬化礦區道路,進行有效遮蓋,凈化開采環境。
……
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
直面問題!對連續兩個月未達到月度目標的區縣,日照市領導進行約談;多次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日照市紀委監委機關護航專班、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堅專班進行約談。
動真碰硬!個別怠于履職的部門、干部受到處分。
嚴管重罰!一批違法排污的企業、屢教不改的工地受到處罰。
鐵腕治污,讓300多萬日照市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攻堅克難的堅定決心。
綠色發展的定力
“十三五”時期,日照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進位趕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9%。伴隨著經濟發展數字的日漸 攀升,生態日照的氣質也在用“實力”圈粉。2020年,優良天達300天,“日照藍”成為市民微信朋友圈的“常客”。
發展的目的是讓生活越來越好。“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綠色,正成為日照發展的鮮亮底色。
鋼鐵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市民心中特別的“牽掛”:既希望它發展壯大筑牢城市發展根基,又擔心它會帶來污染。然而2020年的鋼鐵產業卻是不一樣的風景。
這是退的勇氣——繼新開工建設2座3000立方米高爐,置換淘汰5座1080立方米高爐后,日照鋼鐵1號450立方米高爐于8月底正式關停。
這是進的決心——日照鋼鐵投資30多億元,實施90多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獨家引進意大利阿威迪ESP工藝技術,與傳統工藝相比,節能、節水效率均提高50%以上,從鋼水到熱軋卷成材率高達97%—98%,能效水平世界領先,企業綠色競爭力突顯。
這是新的突破——山東鋼鐵日照公司成為目前全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家環保績效評級A級的長流程聯合鋼鐵企業,2020年噸鋼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0.09kg/t,氮氧化物0.33kg/t,顆粒物0.16kg/t,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踐行綠色發展,鋼鐵產業是典型,但并不是個例。
2020年12月14日,新華社點贊日照:實施我國首例退港還海工程,實現“港、產、城、海”綠色、協調發展。漫步海龍灣,工業時代的轟鳴聲漸遠,見證了改革開放歷史變遷的煤碼頭,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蛻變成新時代的靚麗風景線——一條1882米長的蜿蜒海岸線鋪展開來,46萬平方米的美麗金沙灘與北側緊鄰的燈塔風景區、陽光海岸等融為一體。
昔日令人卻步的煤堆場,如今吸引游客的海岸線,這是日照堅定生態優先的時代選擇,更是綠色發展的縮影與鑒證。
有定力,前行的方向不容左右;有方法,負重的腳步一往無前。
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要生態,還是要經濟”,成為城市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實踐中,日照也在反復求證:生態與發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相互促進的共贏。
日前,2020年日照市經濟運行“成績單”發布,GDP總量達到2006.43億元,增速3.8%,“四新”產業投資35.8億元,同比增長20.4%,占全市重點工業項目投資25.9%。這既是日照高質量發展留下的足跡,更是對“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最好注解。
美麗家園的畫卷
2020年10月9日,世界級瀕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在消失十余年后現身日照山海天,16只燕鷗在海邊覓食嬉戲;12月28日,黑水鴨、白天鵝、鳳頭麥雞等40余種鳥類在日照白鷺灣悠然戲水,讓市民們欣喜不已。
豐富多樣的鳥類駐足日照,用它們的翅膀為這座城市優質的生態環境“點贊”喝彩。
山水不言,自成風景。在日照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越來越多,東港區摘得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桂冠,五蓮縣獲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美麗陽光海岸成為2020年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加強海岸線保護,修復整治近300畝廢棄養殖池、鹽堿地,按照世界郊野岸線標準,建成全長28公里的陽光海岸綠道,南起燈塔廣場、北至兩城河南岸,將沿海景點串珠成鏈,宛如一條生態“綠絲帶”,扮靚整個城市。
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美麗家園的新畫卷徐徐展開。堅持綠色發展,不僅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在喚起人人環保,政府、企業、社會共同發力——
日照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生態環境局、團市委、婦聯,在全市范圍內發起“污染防治·機關先行”活動。日照市文明辦、團市委聯合組織開展“守衛日照藍、全民總動員”志愿服務活動,發動全社會支持、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日照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學生發起“小手拉大手,守衛日照藍”的倡議,通過建立學生環保志愿者隊伍、開展社團活動、開設“環保小課堂”等方式,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升中小學生環保意識。
從12345和12369信訪熱線暢通民意綠色通道,到主流媒體開通夜查曝光直播;從10部門聯合發起“同呼吸、共努力,共享綠色、健康、美好生活”的倡議,到落實秸稈禁燒、散煤整治、煙花爆竹禁燃等網格化監管……全民環保、人人參與在日照蔚然成風,生態文明、綠色生活成為日照新風尚。
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干的漂亮”,也是“生態日照”新篇章的全面開啟。“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生態立市”依然被擺到了城市發展“四大戰略”之首,并提出了打造“現代化生態宜居名城”的城市名片。
奮進新征程,一座以生態為發展坐標、以綠色為發展定位的年輕城市,正邁著充滿活力的步伐昂首前進。未來的日照,加快建設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活力時尚、幸福和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孕育在每一份艱辛又智慧的努力之中。(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通訊員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