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的支付賦能”高峰論壇
支付是促進企業數字化的中堅力量
■“產業互聯網的支付賦能”高峰論壇。
疫情催生了大量非現場交易需求,對企業供銷與物流環節的數字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而線上化支付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這或許就是一場變革的前奏。
在大會“產業互聯網的支付賦能”高峰論壇上,眾多嘉賓討論如何發揮支付行業優勢,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他們認為,移動支付企業需要將自身的積累所長與企業數字化需求有效結合,疊加出產業互聯網生態。
疫情凸顯B端支付機遇
疫情是挑戰亦是機遇,企業線上化、數字化需求全面爆發,B端支付藍海應運而生。
騰訊金融研究院秘書長杜曉宇表示:“疫情更加凸顯出支付行業是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對于支付行業,其實是對我們這十幾年發展的大考驗。應當說,支付行業完美地完成了這個考驗,非接觸式服務、商品零售、服務行業線上轉型、復工復產、政務等等,支付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余晨亦有同感:“2013年我們成立的時候剛好遇上非典,當年的非典其實也對經濟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多人待在家里,所以有更多人上網,間接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這次疫情大家有一個共識,雖然短期有負面影響,但是長遠來講疫情反而會推動傳統行業、傳統產業的數字化進程。”
作為落戶青島的國內領先的能源數字化服務商,能鏈集團更有切身感受。“之前沒有在線交易平臺,跟加油站全部靠手工去對賬結算,這樣導致在加油站交易1萬塊錢,可能要存5萬塊錢,因為做不到100%的連接。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與2萬多個加油站、3000萬的客戶及車隊做線上的清分、基于B端的交易。我們可以跟加油站做供應鏈業務,也可以基于車隊的交易數據幫車隊做授信。針對新能源的供應商,我們還聯合提供融資租賃服務,告訴他們哪里適合建樁。”能鏈集團聯合創始人兼CEO王陽表示。
“數字化轉型中,企業面臨的難點和痛點是什么?我認為可以用數據能力、技術能力、業務能力、投入能力這‘四個能力’來概括。”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說,企業需要增強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支付作為最底層的渠道,恰恰有可能觸達金融之外的東西,比如渠道方面的支撐、場景的拓展、產業鏈的優化,甚至行業解決方案等。
銀行業要抓住產業互聯網機會
對傳統銀行業而言,B端支付的崛起意味著自身也要加快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供網絡賦能、創新技術賦能、移動產品和標準賦能、場景互聯賦能。
京東數科支付業務部/企業支付產品部總經理彭飛認為:“在企業支付和對公支付這塊,銀行如不抓住產業互聯網的機會,有可能幾年后再次被互聯網企業蠶食。大家知道,個人支付剛開始就是銀行不愿意做的。對創業企業、小微企業,銀行都不愿意服務,因為投入回報率太低了,對于它來說機制很難改變。大的銀行想做長尾,又不愿意改系統,而京東數科可以提供幫助,一端連接銀行,一端連接小微企業,做定制化。”
在王陽看來,將來銀行業應該做分層服務:“我們在行業內相當于金融科技公司,現在很受銀行追捧,但早年卻是我們求著銀行。很多中小企業、創業型公司,更依賴機制比較靈活的銀行。以后有的銀行做頭部客戶,有的銀行做基礎設施、做底層、做管道,像易寶、京東數科這樣靈活的公司來給我們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金融數字化轉型更應注意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結合,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同頻共振、融合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可重點圍繞科技型企業,加強信易貸、稅易貸、云易貸等金融創新,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數字孿生等先進數字技術研發和集成創新提供精準支持。”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建議,金融機構要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為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務,加強數字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的金融支持。(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