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2月23日3版
2021資本市場,“青島軍團”如何再進階


青島資本市場突破頻頻
1月11日,征和工業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是平度市第一家上市企業,青島上市公司分布格局實現北部突破

1月11日,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上市, 成為平度市首家A股上市企業,也是2021年度青島首家上市公司。
2月25日、26日,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將分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青島軍團又將迎來上市“雙響炮”
3月上旬,德固特節能裝備也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上市公司被視作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對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伴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城市間對上市公司的追擊愈發跌宕。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2月22日下午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的全市上市企業座談會成為高含金量的“懇談會”“鼓勁會”。

座談會上,青島特銳德電氣董事長于德翔、海爾集團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展波、青島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青島東軟載波科技董事長崔健、海利爾藥業集團董事長葛堯倫、中創物流董事長李松青、青島威奧軌道董事長孫漢本、森麒麟輪胎總經理林奕龍等8家企業的董事長、負責人先后發言,與市領導、政府相關部門面對面交流,講述企業發展的新態勢,做大做強的新路徑。
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參加座談會并講話,言辭懇切地拜托各位上市公司的企業家作為歷史見證者和城市合伙人,將企業發展與全市發展大局緊密融合,不斷提高企業質量,與城市攜手奮進、相互成就。
座談會一延再延,參會者意猶未盡。座談會結束后,有的參會者還在相互探討、互加微信。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8家上市青企,正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正在崛起的“青島軍團”的縮影,在它們的背后,正是一家家逆勢前行的上市青企,匯聚成青島在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進位的能量源泉,書寫出意味深長的“青島軍團故事”。
質量與數量雙提升的“青島軍團”
進入2021年,青島資本市場一連串的新氣象就格外引人關注。
1月11日,征和工業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實現首發開門紅,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平度市第一家上市企業。特殊意義在于,青島上市公司分布格局實現北部突破。
2月25日、26日,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將分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青島軍團又將迎來上市“雙響炮”。
3月上旬,德固特節能裝備也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多層次資本市場是體現一個城市資本實力的重要指標,歷經潛心磨礪,“十三五”的五年間,“青島軍團”的強勢崛起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不容錯過的一大亮點。
2018年全省通過證監會發審的6家企業均來自我市;2019年青島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9家,上市公司境內市值增長近70%,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
2020年,威奧軌道、高測科技等4家青島企業實現首發上市;天行昆侖、盈康生命等3家境內外上市公司遷入我市;建邦供應鏈、豐光精密晉層全國股轉系統精選層,其中建邦供應鏈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精選層晉層企業;百洋醫藥、達能環保等8家公司過會待發。青島新增過會及上市公司達到17家,首次達到兩位數,實現歷史性突破。
截至目前,青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量達到60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達45家。根據2020年統計數據,青島轄區上市公司儲備創下歷史最好水平。截至目前,青島有21家企業在證監局輔導,6家企業在證監會和交易所排隊,4家企業向港交所、納斯達克等境外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預計今年新增過會及上市公司數量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如果說上市企業數量考量著一座城市資本市場發展的速度與規模,那么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則是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圖鑒”。
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青島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由傳統的制造業為主,向“工業+互聯網”、高端制造、醫療生物、新材料、金融等新興領域轉型升級。
目前青島45家境內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達到26家,占到總數的六成,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結構不斷優化。去年新增17家過會及上市公司中,有15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88.2%。
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全市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比重為59.1%,同比提高17.2個百分點。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對青島全市GDP貢獻率為36.3%,比2019年的34.4%提高了1.9個百分點。
搶占風口成為“熱詞”
2020年以來,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版圖中,上市青企的創新轉型色彩格外濃厚,無論是構建起“A+D+H”全球資本平臺,還是搶占新能源的“風口”,都彰顯出上市青企力求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優勢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推進全市重大戰略實施的領頭雁的決心與努力。
2020年12月23日,海爾智家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海爾智家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A+D+H”全球資本平臺,為青島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悉,自H股上市以來,海爾智家股價持續提升,目前股價較發行價提升46%。公司正致力于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家庭生態品牌的引領者,推進從高端品牌→場景品牌→生態品牌的落地,實現以場景替代產品、以生態覆蓋行業的物聯網轉型。隨著海爾全球化運營的持續深化,全球化成果持續顯現,海外市場各區域增幅均超當地家電行業,且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2014年青島特銳德預判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趨勢,創立了特來電,創新充電產業。特來電成立7年來累計投資82億元,在研發上投入13億元,累計投建充電樁32萬個,累計充電量達70億度,注冊用戶400萬,是世界充電網技術開創者和標準制定者;組建1100人的研發團隊,獲得專利1300項,充電網運營服務城市已達346個,已成立127家城市運營公司,支撐22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成為中國最強最大充電網運營商。
同樣搶占風口的還有東軟載波,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地從智能用電向智能配電與智能用電融合拓展延伸,為園區、樓宇、城市居民家庭提供智慧用能的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以源、網、荷、儲協同服務為基礎,推動客戶側各類能源設施與電網的廣泛互聯和深度感知,為居民家庭智慧用能服務、社區用能服務、商業用能服務、工業企業及園區用能服務等提供綜合服務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包括支持電站、光伏、儲能、風力發電及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的綜合能源管理及運營的微電網方案等。
與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同頻”
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已成為推進混改、兼并重組等國企改革的前沿陣地,“十四五”時期,國企改革將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新一輪國企改革再開新局。

2020年7月16日,雙星成為全市第一家完成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通過混改,引入具有支持雙星快速發展所需關鍵資源的戰略投資者,并實施員工持股,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活力與效益。混改后,雙星將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制造、廢舊橡塑循環利用三大主業和模式創新、全面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盡快把雙星打造成為科技、時代、智慧型的世界一流企業。
隨著科創板的推出,上市公司中“科技”屬性愈加凸顯。從2020年A股新上市企業行業分布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主力”,顯示資本市場對經濟轉型升級的貢獻不斷增強,這同樣也為青島所孜孜以求。
威奧股份全程參與了中國高速列車的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歷程。滿足-40℃運營條件的京哈線高寒動車組、滿足低溫抗風沙條件的蘭新線動車組、為迎接冬奧會的京張奧運智能化高鐵、高速智能化貨運動車組、時速600公里磁懸浮動車組、京雄新型動車組等,威奧股份都廣泛參與了設計、制造和產品供貨服務,為中國高鐵打造亮麗“中國名片”作出了貢獻。
2020年9月11日,森麒麟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公司已經擁有青島及泰國兩座輪胎智能制造基地,具有2200萬條半鋼輪胎設計產能;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航空輪胎核心技術,成為國際上極少數具備民用航空輪胎設計、研發、制造及銷售能力的企業之一;已經發展為中國輪胎行業智能制造的標桿企業,中國輪胎頭部發展企業之一。
上市青企已成為青島創新發展名副其實的引領者,目前全市4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上市公司占據了19席、占比約42%;在以數字化為引領的模式創新上,涌現出海爾卡奧斯、酷特智能、賽輪橡鏈云等優秀案例,成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重要力量。
探尋進階之路
資本市場還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尺,即市值。
上市公司的市值意味著資本對企業發展優勢與市場競爭力的認同,是資本觀察城市的重要切口。
近期多家機構公布了上市公司2020年市值的排行榜,一個多年來未能破局的老問題再次彰顯:資本市場上具有龍頭地位的上市青企偏少,未能達到“強者恒強”。

來自青島證監局的統計顯示,至2020年末,青島44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6000多億元,市值百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達到14家。其中,海爾智家(含A、D、H股)、青島啤酒(含A、H股)市值超千億元。
在相關機構公布的《2020年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中,北京以27.18萬億元穩居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首位;深圳以16.36萬億元位居次席;上海以12.42萬億元坐穩第三位。此外,杭州、廣州、仁懷、佛山、南京、無錫、天津等城市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
在這份榜單中,名列第20位的是福州市,2020年末上市總市值為8567億元。
在另一份新一線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中,青島排名第12位,前三甲為杭州、佛山和南京。
根據榜單,截至2020年底,佛山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6家,數量位居全國第17;總市值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7;千億市值公司數量4家,分別是美的集團、海天味業、碧桂園、碧桂園服務,其中美的集團和海天味業市值均超過6000億元。
再回至省內,截至2020年底,山東共有A股上市公司227家,總市值達到3.4萬億元,比上年的2.27萬億元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增幅近50%。
在相關機構公布的“2020年山東上市公司市值百強榜”中,共有7家企業躋身千億俱樂部,分別是萬華化學、海爾智家、中泰證券、歌爾股份、濰柴動力、青島啤酒、中航沈飛。
在市值排名前十的魯企中,濟南有3家,青島與濰坊各2家,煙臺、威海、德州各1家。
2020年末,青島境內上市公司家數超過煙臺,但煙臺上市公司的市值卻達到8130.86億元,超過青島1000多億元。細分來看,雖然青島擁有2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企業,煙臺只有1家,但因為魯股龍頭萬華化學在煙臺,且擁有較多市值百億元以上的企業,所以煙臺成為魯股市值聚集地。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曾多次表示,“雙循環”格局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將進入新階段;也有專家預測,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將有超越2020年的優秀表現,無論對上市企業還是投資者都存在諸多機會。
據悉,2021年,我市將確保新增境內外過會及上市公司15家,力爭達到20家左右。爭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

為了實現量的突破,青島將充分運用平臺思維,搭建推進企業上市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上市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加快企業上市進程,培育優質擬上市企業資源,建立重點擬上市企業儲備庫。
此外,青島還將通過“兩個倍增”實現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強。
一個“倍增”是主業規模的倍增。每家上市公司都是行業的標桿和樣板,要堅定不移聚焦主業加快發展,力爭在3年左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倍增。第二個“倍增”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倍增。青島要利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全市上市公司市值實現翻番增長。
2021年,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完善, “青島軍團”的進階之路將越來越快,讓我們共同期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
責任編輯:程雪涵 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