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3日訊 由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2020年(第十三屆)物流領域產學研結合工作會8月21日-22日在內蒙古滿洲里召開。會議對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名單進行授牌,青島市供應鏈協會與青島自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青島和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合作成立的青島跨境電商供應鏈產學研基地、青島市供應鏈行業孵化基地獲得國家級行業協會認定,為青島市加快推進供應鏈創新發展,更好發揮在“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注入了新動能。

加快供應鏈產業創新,建設現代供應鏈體系,已經成為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的重要內容。供應鏈體系本身涉及的主體、流程、載體、信息等要素眾多,深化供應鏈體系建設需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在宏觀層面能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微觀層面能實現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學研主體的深度融合,形成創新合力和發展集群。
如何更好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通過行業協會的有效行業協同、資源整合、科學引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青島市供應鏈協會進行了積極高效的探索,聯合青島保稅區自貿供應鏈公司、青島和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青島跨境電商供應鏈產學研基地、青島市供應鏈行業孵化基地。青島供應鏈行業“雙基地”的設立有效提高了青島市供應鏈行業的載體建設水平、理論研究水平和行業實踐水平。
“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行業協會要成為引導者、服務者、參與者。”青島市供應鏈協會秘書長段沛佑認為,供應鏈行業產學研深度融合需以市場為導向,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協會需引導所有的參與者和不同主體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需尊重行業規則、各類主體如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利益和需求,充分考慮創新的貢獻率和價值率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應對未來成果轉化風險、創新失敗風險等,盡可能地將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有效減少各類創新主體的損失,使產學研的成功率能大大提高,增加產學研的成功價值。
下一步,青島市供應鏈協會將通過資源整合,不斷培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業技術合作意識,強化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解決好產學研深度融合中的配套問題。以行業產業協同和產業合作為業務紐帶,以產學研聯盟或協會為載體,力爭突破行業性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分攤行業研發整體成本,同時借鑒美國硅谷、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等國外先進協會的發展模式,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開放型平臺,吸引產業各類資源聚合發展。(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