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胎政策放開以來,很多80后90后成為“新一代二胎家庭”主體。海鷗是一位全職媽媽,在兒子昊昊4歲的時候,夫妻倆應著政策號召生下一名二胎寶寶。有兒有女,終于湊成一個“好”字,夫妻倆喜不自勝。
女兒出世后,家里的重心逐漸轉移到這個新生寶寶身上。此時的昊昊已經開始顯現男孩子的頑皮和淘氣,偶爾甚至出現“逆反”現象。相比起兒子,海鷗和丈夫更喜歡粉嫩嫩、肉嘟嘟的小女兒,這給剛滿4歲的昊昊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沖擊。看到父母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妹妹身上,昊昊常常哭鬧,埋怨妹妹的出世,甚至說把妹妹送人算了,但夫妻二人只能以安慰的口吻去解釋給孩子聽。
可是,這個年齡的孩子仍然是個寶寶,他又如何能懂其中的道理呢?慢慢地,昊昊開始搶妹妹的玩具,故意招妹妹哭,向妹妹吼叫,甚至趁父母不在身邊時用手打妹妹,嚇得海鷗和老公整天提心吊膽。
心理專家告訴他們,這是因為他們在生下二寶之后,沒有及時調整好大寶的心態。在孩子心里,有了二寶,大寶就會留下“爸爸媽媽已經不愛自己”的暗示,漸漸地,家庭中就會衍生出“新型偏心”的問題,這種“偏心”并非重男輕女,卻更傷孩子心。
伴隨著二胎寶寶出生,二胎家庭中的父母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偏小的孩子身上,在生活中,他們要求大寶處處讓著二寶,讓大寶替二寶做事,甚至強行讓大寶跟二寶分享自己的東西,這樣對兩個孩子就形成了不平等對待的現象。這種現象,是伴隨著二胎家庭的增多而逐漸蔓延的,因而,“新型偏心”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那么,這種“新型偏心”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呢?簡而言之,就是愛有等差,成長缺乏。
1、不平衡的愛,越陷越深
年幼的孩子從來不具備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因而孩子最直觀的感受往往來源于眼睛直視的一切。一旦因為家庭有新成員出現,而漸漸感受到父母有形的冷落,孩子的心中就會留下陰影,如果大人沒有及時用和緩的態度去解釋和關懷,孩子只會繼續陷進“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的圈子里,長此以往,這種從小形成的心理落差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2、大的更“弱勢”,小的更“強勢”
這種由父母直接行為造成的關懷度差異,將間接影響孩子未來性格和習慣的養成。
大孩子因受到落差,容易形成自卑弱小的性格。家中偏小的孩子,因為從小被父母寵壞,性格容易發展得更加強勢和霸道。這會造成性格上發展的嚴重差異,不利于兩個孩子在一個家庭中正常且公平地成長。
3、父母的心更容易受到良心拷問
天下之心,父母同心,如果因為一些思想和行為上不一致的缺失而導致“偏心”問題的出現,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良心的譴責,也是沒有承擔好父母責任的體現。孩子長大以后,容易在記憶里留下“愛有等差”的觀念,那時父母會更真切地體會到,“偏心”問題給后代造成的影響。
這是一種延續性的影響,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嚴刑。
那么,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享受均衡的愛,讓家庭更美好?
1、形成正確的觀念,做好為人父母的表率
首先為人父母就充當了一個家庭重要的表率,只有父母從自身的思想觀念出發,樹立“二孩平衡”的觀念,才能從根源上杜絕“新型偏心”問題的出現和蔓延。
2、多溝通,才是避免問題出現的最直接方法
“新型偏心”現象普遍嚴重的原因離不開父母和孩子間缺少足夠的溝通,許多二胎家庭中的大孩子其實仍然處于一個身心發展完全未成熟的狀態,這時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欠缺,會造成雙方存在一定的隔閡,不利于親子關系的融洽。因而,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予足夠的關懷和溝通,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更能避免“偏小”問題的出現。
3、隨時隨地都要拒絕“愛有等差”
無論兩個孩子之間年齡相差多少歲,父母都不能因為大孩子已足夠成熟而“放心”地把他放在一邊,孩子的心沒有秤,但父母的愛卻會有區別。無論哪個年齡的孩子,都不會嫌父母給予的愛太多,因而,兩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同樣的重視和呵護,在一個更加公平且幸福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父母都應該給予同樣的愛,只有這樣,天使才能幸福快樂地成長!(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家有二寶的父母,你們是怎樣平衡對大寶和二寶的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