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知不足,思而得遠慮。
從學深圳、趕深圳,派青島干部“駐扎”深圳進行沉浸式體悟實訓;到首批51人集結上海,聚焦現代服務業;再到36名村黨組織書記赴浙江體悟實訓……實訓人員一批接著一批,學習的城市在遞增,帶來的變化也在漸漸凸顯。
“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青島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從去年開始,花大力氣“拜師學藝”,旨在取長補短,“壯筋骨”“通經絡”。

從去年提出“學深圳、趕深圳”以來,青島已安排三批457名干部到深圳的企業體悟實訓;8月24日、25日,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將進行為期兩天的封閉式專題培訓,并于近期再次出征鵬城。
不少人疑惑,為什么要學?其實,答案早已明晰,因為不足和差距,所以要學。至于該學些什么?學深圳開放創新改革的精神與氣質,學深圳人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素質與能力,學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與生態,這便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的“雄心”。
確立政務服務新高度
一年多的時間,一棒接一棒的學,體悟實訓給青島帶來了什么?
最近,2020年上半年全市企業家政務服務環境滿意指數調查報告發布,結果顯示,全市政務服務環境各項指標除今年新調整的“通信”指標外,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體來看,企業家對我市政務服務環境整體滿意度較高,對涉及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各項政務服務較為認可。
企業家給青島亮高分,政務環境滿意度提高。這種“有溫度的政務服務環境”正是體悟實訓給青島帶來的變化。曾有深圳的企業家一語道破政務服務的至高境界:讓企業家感到舒服。舒服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魚在水,就是如沐陽光,就是既“親”又“清”。
圍繞營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營商環境,青島不斷發力,推進實施了在17個經濟部門設置市場配置促進處、公共政策制定公開答辯、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去年9月23日,青島市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機關工作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從決策、落實、督導三個維度全鏈條系統推進,找準穴位,大膽改革,打通影響政務效能的痛點和堵點。該《意見》的指導原則正是“三化三型”,這也足以見得青島要改變的決心。
與企業家打交道,重在激活“關鍵的人”。
去年8月,青島出臺加快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意見,提出“選干部用干部必須突出能力要求,重點看是否善于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謀劃發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是否重規則、講誠信、守法紀,是否具備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能力,是否具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全球胸襟” 。
今年8月,青島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不勝任現職公務員管理辦法(試行)》,并于8月1日起施行。《辦法》針對當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存在的庸政、怠政、懶政和“末梢梗阻”等突出問題,建立“不勝任工作人員池”,大力營造尚實干、善作為、敢擔當的良好氛圍。“鐵飯碗”也不一定穩,就是在倒逼公務員有作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加速了青島干部解放思想、銳意變革的步伐,改變已開始!
“破圈”改革,激發內生活力
“青島‘學深圳、趕深圳’,首先要學深圳人、趕深圳人,整個城市的人都要提振精氣神,自我激勵、自我加壓、自我鞭策,思想活躍起來了,城市也就搞活了。”
這是去年3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深圳考察學習時講的一句話。
深圳這個南方邊陲的小漁村,借助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從原來人口不到兩萬,馬路只有兩條的小縣城,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之所以“鵬城”萬里,靠的就是開放創新改革的精神與氣質,而青島學深圳、對標上海,首先要學的其實就是這種改革發展的決心和魄力。
提出“學深圳、趕深圳”,派出體悟實訓干部,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經過一棒接一棒的努力,體悟實訓干部已經成為青島發展的“新動力”。
去年10月,市委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面向全市公開選聘4個國家級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肖焰恒、秦青松等體悟實訓干部走上新崗位,開始以開放創新思維謀劃新改革。今年,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再次面向全市招賢納士。
今年,尋求創新改革突破口,青島正在積極對接上海的現代服務業,打造推動國內大循環重要的北方樞紐。
青島要發揮在“雙循環”中的“雙節點”價值,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需要發揮包括金融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輻射作用。
當前,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南深圳、北青島”,今年1月14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國際知名的青島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就要發揮好青島這個核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對標先進,比學趕超,讓青島開放創新改革的步伐加大,自身城市能級在學習中不斷提升,有能力輻射帶動膠東經濟圈發展。
更加尊重、利用市場規律
在深圳,體悟實訓干部放下身份、當起職員,進入深圳企業、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體悟實訓。如何用市場的邏輯謀事?如何用資本的力量做事?青島干部在體悟實訓中,不斷開放心態、拓寬視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思想活了,城市也就活了。”

今年,青島創新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把新銳人才、拔尖人才等評價權交給企業;市北區推出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招什么人、讓誰享受政策,由企業自己說了算。
建立行業協會商會主要負責人列席有關會議制度,充分賦予市場主體知情權、發言權;
2020年開始,將每年11月1日定為“青島企業家日”,將11月第1周定為“青島企業家宣傳周”……
在體悟實訓過程中,深刻領悟深圳發展中市場化蘊含的內在邏輯,青島掌握并且運用了用市場化的邏輯轉變引才留才用才的打法。
深圳企業和企業家重視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利用資本市場募集股權資金的意識和理念已融入血液,資本力量也已成為深圳企業始終保持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推動力。
今年以來,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深化與煙臺、威海、濰坊、日照市的金融交流合作。6月17日,五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線上簽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資本賦能產業項目、區域發展研究規劃等改革、發展、穩定的各個方面,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創新型的全面戰略合作,開啟膠東經濟圈一體化以資本力量促金融合作的新篇章。
青島連續兩年舉辦創投風投大會,面向世界打造創投風投中心;去年7月18日,青島市科創母基金成立揭牌,基金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20億元,預計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已成為對市場、對企業家最有力的感召和最閃亮的城市名片。
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比上年提升13.7個百分點,列全國35個大中城市第一位,成為企業家最鐘情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選派干部赴發達地區體悟實訓,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的強大引擎,這也成為新時代干部培養新模式。
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共150名,安排實訓機構84家,其中包括騰訊、比亞迪、前海管理局、深圳水務集團、深圳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等新拓展實訓機構26家,并且首次選派了10名青島民營企業家赴深圳體悟實訓。
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座創業之城,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青島在“雙循環”中有著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肩上的戰略使命越來越重,體悟實訓的“接力棒”不僅要接著跑,還要奮力跑出更加精彩的一棒。(青報全媒體記者 梁超)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