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開學,孩子們紛紛出現腹痛、焦慮等癥狀,甚至其中有一部分孩子還表現出強烈的“厭學情緒”……
醫生提醒,開學后的一兩周是“厭學綜合征”集中多發期,臨近開學要及時調整孩子規律作息,多鼓勵少批評,如發現孩子出現言行異常,甚至突發腹痛、頭暈等生理不適,應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小女生要上學就腹痛 只因作業未完成心生厭學
福建省泉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黃惠玲醫生介紹,每年到臨近開學和開學初的幾周,就有許多家長一臉焦慮地帶著孩子來心理門診就診:“我家孩子不想上學,情緒很大,在校門口哭鬧著就是不進去……”甚至還有孩子開學第一天就暈倒在學校。其實,每逢開學就會有孩子出現一定的厭學情緒。
去年11月時,家住泉州洛江區的7歲女童小雅(化名)被家人帶來心理門診。家人介紹,小雅生性乖巧內向,去年9月剛成為一名小學生,受老師喜愛,還當上了班長,家人對她的學業都很放心。國慶連放8天假后再次開學,可要去上學一大早,小雅就說腹痛難忍。家人帶孩子到醫院住院觀察。在好轉后出院沒多久,小雅又腹痛不止,再次住院。這次,家人同意給小雅做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醫生推測,小雅的腹痛可能是心理壓力引發,建議去看心理門診。
黃醫生先和小雅耐心溝通,孩子最終吐露心聲:因為假期結束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沒做完,害怕被老師和父母批評,到要上學時就肚子痛。因住院時不用學習,她漸漸好了,到出院要上學了就又痛起來。
黃醫生診斷,小雅是因厭學情緒誘發的腹痛表現,她和小雅的家人進一步溝通引導,家人這才恍然大悟。經過黃醫生的心理疏導和家庭指導,小雅病情逐漸好轉,回歸正常學習和生活。
調整不良假期習慣 幫孩子切換“開學模式”
泉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心理門診主任醫師黃柏青介紹,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可能對于厭學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對于幼兒時期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經過長時間在家和父母相處的過程,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一旦開學,孩子這段時間養成的習慣被打破,心理上就會出現較大的波動。還有的因臨近開學了作業仍未完成,或懼怕去學校和老師同學們相處,也會萌生“不想上學”的念頭。
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來說,本身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就會比較明顯,而且長時間在家,缺少與同伴的交流以及戶外活動少,也容易出現情緒上的變化,尤其是假期癡迷于游戲的學生。
黃主任稱,針對這些情況,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孩子安穩地度過這一時期,更快地適應開學后的學習生活。他建議,開學前幾天要注意調整孩子的作息。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情緒上的異常波動,甚至有生理上的突發不適,一定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有抗拒心理,從而對癥下藥,跟孩子多溝通、少批評,用溫和的教育方式幫孩子度過抗拒期。如果病情沒有好轉,要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