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了,逢雨就積水
李村河畔這段路患頑疾
事發路段長治路古力井經常冒溢 讓周邊企業過路司機叫苦
2月25日,青島迎來降雨。跨海大橋高架路下的李滄區長治路上,一段交警站在20多厘米深的路面積水中疏導交通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播出后被大家紛紛點贊。但也有市民留言,事發路段一到降雨天就積水,而且是異味甚濃的臟水……

每逢下雨就積水已有3年多
2月26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市民反映路段,在李滄區長治路鐵路橋涵洞東側大約50米的位置,地上還有不少黑色的淤泥。一名清潔工告訴記者,2月25日一早她上班時,地上的積水路段大約有100多米長,直到中午,積水還沒有完全退去。
據知情者介紹,2月25日上午,有巡邏民警發現古力井冒溢導致積水后,從一輛警車上取下錐形帽放在原地警示,隨后站在水中開始疏導交通。自從2017年夏天以來,遇有雨勢較大的日子,這個路口都會出現積水。
張先生就職的企業在長治路上有個門,離淤泥所在的位置大約有10多米遠。他告訴記者,遇到下雨天,雨勢只要比2月25日這樣稍微大一些,積水就能漫到廠區門口。為此,廠區里常備著“防汛”用的物資。張先生向記者確認,水是從古力井中不斷往外冒,他們多次向城市管理、排水部門反映,可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綠化帶西側和下方開有兩個通往李村河的排水口。張先生稱,兩個排水口一個是去年夏天開的,一個是去年冬天開的。“有了這兩個排水口,情況能稍微改善一些,水能流下去。”附近的一名清潔工表示。
調查:污水管道不堪重負“反胃”
記者在長治路探訪時發現,這是一條市政道路。記者聯系了排水公司,工作人員查看后確認,市政管網運行暢通。既然是市政道路,管道也暢通,為啥一到雨天就積水?記者在附近探訪初步了解到一些情況。
李村河上游部分區域存在著一些村莊(社區),由于沒有城區里那樣的管網,之前的污水和雨水一起排進河道。隨著舊村改造工程的逐步開展,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雨水可以排進河道,污水必須排進污水管網進行處理。為此,李村河流域的部分社區安排了臨時截污措施,接進了市政污水管網。降雨時,大量雨水也順著截污措施進入了污水管道,污水管受到較大的壓力,甚至超出了輸送能力。事發的長治路路段位于李村河下游,又在地勢低洼處,就產生了古力冒溢、積水問題。

李村河畔“臟水上岸”值得注意
“污水管道的能力主要還是污水處理,是根據周圍的面積和人口等因素,做了核算之后才設計施工的。”知情者稱,如果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流域內舊村要盡快取消臨時截污措施,真正實現雨污分流。
根據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的資料,李村河流域是青島市中心城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系統、過城河道,由李村河主河道及張村河、大村河、水清溝河等10條主要支流組成,全長16.7公里,流域面積147平方公里,流域內涉及市北、李滄、嶗山三區共計12個街道辦事處。為了改善李村河流域的環境,青島市系統推進控源截污、全面加強內源整治、實施生態修復和補水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但三年多以來,李村河畔長治路這一路段持續出現的“臟水上岸”,值得相關部門注意。
盼多部門再次攜手整治
2018年青島市印發的《李村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要將李村河、張村河由功能單一的季節性行洪河道,打造成“常年有水、水清岸綠”,集休閑健身、生態調節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景觀廊道,改善中心城區人居環境。由此不難看出,李村河的整治不僅是要治理河道,而是和整個流域相關。李村河畔長治路這一段頻頻出現的積水,屬于“老大難”,勢必需要多部門攜手處理。
為了美化李村河的環境,青島市形成過合力——根據《青島日報》2019年初的報道,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連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共計出清垃圾淤泥60余萬立方米,還河道以清潔,讓李村河水環境明顯改善成為2018青島城市生態新亮點。沿岸居民企業希望,多部門能攜手整治“臟水上岸”等頑疾。(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劉卓毅)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