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有6個幸福村,分別位于西海岸新區、嶗山區、平度市、萊西市
6個幸福村 各有“幸福經”
又一個春天來了,在青島有6個“幸福村”,分別位于西海岸新區、嶗山區、平度市、萊西市,他們在青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下,如今正在開啟著“新幸福”。
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幸福村
沙土花生 遠近聞名
幸福村位于大場鎮東部,地勢四面嶺、中間洼。全村土地總面積405畝,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經濟作物有大白菜、土豆等。據傳,清末畢姓由附近小白馬河村遷此立村。因此地一片荒野,是放馬的地方。1980年因重名,改稱幸福村。2005年全村共有43戶,人口136人,全村姓氏有李、畢、杜、劉、董等。
在西海岸新區大場鎮東部的幸福村,地處丘陵地帶,地勢四面嶺、中間洼。“我們村的土壤屬于沙土,比較適合種植花生,全村花生種植面積超過200畝,花生品質遠近聞名。”該村的村支書董吉平說,依靠種植業,村民的收入不斷提升。
嶗山區南窯社區幸福村
嶗山腳下 幸福洋溢
每年的8月份,都是嶗山旅游的黃金季。在嶗山旅游路南窯段北側,有自然村馬鞍子和磚塔嶺,繼續往東走是一排排林立的漁家宴、商店,這里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餐飲小吃街”,每到中午、傍晚時分,逛完嶗山景區的人們喜歡來這里喝上幾杯啤酒,吃地道的沙子口海鮮。
一家名為“幸福村快遞”的店鋪,在路邊很顯眼。旁邊的村莊就是嶗山區的自然村——幸福村。南窯社區主任劉明宏介紹,幸福村在1959年建村,“以前,在嶗山負責看山的人就住在山上,住石頭砌的草皮房子,我們當地人叫山庵子。1959年,原先住山庵子的四戶居民,搬到聚仙宮以西處,幸福感很強,所以起名幸福村。”
幸福村里的小道在雨季到來前已經鋪成了水泥路,雨水、污水管線、電線等均已經下到地下,步行慢道修到了幸福村口。今年70歲的居民曲寶川是幸福村的首批住戶。1985年,曲寶川開辦了村里的第一家飯店,名字就叫“幸福村飯店”。“當年我們從山上搬到山下,現在街道又給我們把電線、污水等管線下了地,年底前還會通上天然氣,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會更好。”
平度云山鎮東幸福莊村
大櫻桃 幸福味
東幸福莊村位于云山鎮駐地西2公里,308省道南500米處,是尹府水庫修建整體搬遷村。村莊戶數80戶,人口260人,全村耕地530畝,主要產業為大櫻桃、草莓、肉牛養殖等。目前,村集體收入主要是光伏發電、扶貧井、扶貧電等,年收入約7萬元。該村先后獲得山東省先進水庫移民村、平度市先進黨支部、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莊等多個榮譽稱號。
幸福莊村是遠近聞名的奶牛養殖示范基地。近年來,村黨支部抓住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機遇,借助第一書記、上級扶持等力量,栽種露天大櫻桃450余畝,建設櫻桃大棚60余個,形成了以大櫻桃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模式。
為順利實現產業轉型發展,東幸福莊黨支部每年春秋兩季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講課,每年組織黨員、種植大戶到臨朐、煙臺、大連等多地學習先進技術,引進新品種。近年來,幸福莊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多方籌資金120余萬元建設高標準采摘園6個68畝,改造村莊道路1100米,安裝路燈56盞,安裝了監控,逐步實現了村莊全域亮化、道路全硬化、監控全覆蓋;投資60余萬元全面配套生產水電設施。現在的東幸福莊村,村容村貌整潔亮麗,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真正成了幸福村。

平度蓼蘭鎮幸福文化廣場上的群眾活動。
平度蓼蘭鎮幸福村
文化廣場 以幸福為名
幸福村坐落在平度蓼蘭鎮駐地,新中國成立前稱正西屯,后改為幸福村。北與民主一村,東與勝利村緊鄰。周邊土地與西吳家村,南官莊村,南與七里莊村,大于家村相靠。建有幸福鍋爐廠,華泰鍋爐廠等大工廠。幸福村全村473戶、1639口人,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10萬元。近年來,該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加快宜居宜業村莊建設。目前擁有幸福園藝、鍋爐輔機等民營企業4家,各類工商業戶70多家。村內建有幸福社區服務中心一處,投資100多萬元建設幸福文化廣場。
幸福村人居環境優美,村內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排水設施齊全,目前全村創建美麗庭院戶90戶,創建示范戶45戶,創建示范街2條。
平度舊店鎮前幸福莊村
天然漁場 風景如畫
前幸福莊村屬平度舊店鎮幸福社區,位于鎮駐地南偏東3公里處。明永樂年間,鄧三省、鄧三東兄弟由四川遷至此定居,因河流環抱村莊故名套子。1958年修黃同水庫,遷現址建新村,收嘉言取名幸福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前幸福莊。
該村西臨省路朱諸路,南靠平度市中型水庫——黃同水庫,總庫容6030萬立方米,是游客垂釣的天然漁場。該村綠蔭成林、空氣清新、風景如畫。本村現有村民789人,264戶,村莊占地300畝,農業基本耕地1350畝,村莊有15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1處,配置健身器材,村委設有文化圖書室,以供村民日常閱讀和休閑娛樂。近年來,全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主要種植櫻桃西紅柿、油桃等,共有設施大棚43個,共占地80余畝。
萊西市日莊鎮幸福莊村
生活甜比秋月梨
在萊西市日莊鎮也有個幸福莊村,1833年掖縣后呂村有一皮匠經商到此建村,人稱皮匠店,后有孫姓遷入定居改為孫家莊。1982年更名為幸福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萊西市日莊鎮幸福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幸福莊,農戶們只會老老實實種糧食,但村支書于會民卻敏感地覺察到這樣不行。
前兩年,幸福莊村建立了西蘭花研發基地,在村東頭建造了冷庫,用于西蘭花的儲藏。起先很多農戶都不理解,糧食種得好好的,為什么要種西蘭花這么“洋氣”的菜?等到研發基地和冷庫建造起來之后,大家的收入比原來單純種糧食時增長了好幾倍。以前,幸福莊村就有零星的農戶在種葡萄和梨,但是收入一直不理想,近年來,村委會帶領農戶們改種新品種的無核葡萄和秋月梨,這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是將日莊鎮的無核葡萄和秋月梨打出了知名度。

萊西市日莊鎮幸福莊村盛產水果。
現在,幸福莊的農產品多種多樣,西蘭花、無核葡萄、秋月梨、桃、金銀花等等,品種豐富、質量上乘。鄉村振興讓幸福莊的村民更加幸福。(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康曉歡 通訊員 張敏 姜審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