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日訊 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政務服務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迎來第五期協商活動,本期沙龍由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民建青島市委聯合承辦,以“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為主題。協商活動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將轉給市政務服務熱線,推動問題的解決和相關項目的落地。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卞建平出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新起點上,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成果轉化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是當前青島這座海洋科技名城面臨的困境。本期欄目邀請四位嘉賓做客直播間,一起探討“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
在青島日報社前期征集問題時,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缺少專業化、社會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和經理人團隊。青島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平臺?在市政協常委、北京合木至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看來科創基金是不可或缺的平臺。深圳這方面做的做法值得借鑒,政府引導基金達510億元,風投、創投機構5萬家,注冊資本超過5萬億元,青島急需補齊這一短板。
除了第三方服務平臺,政府也是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橋梁和紐帶。陳東認為,政府應當扮演好三個角色,解決好三個步驟:親力打造、大力助推、傾力支撐。第一步是親力打造,親力親為打造國際一流的科創平臺,提供“人才+項目+平臺+投資”4位一體的科創服務;第二步是大力助推,助推學會協會等民間組織、專業團體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干;第三步是傾力支撐,在完成前兩個步驟基礎上,政府“退后一步,站高一層”支撐企業為主體、唱主角,讓科技成果的創意來自企業,研發來自企業,資金來自企業,成果應用最后落地到企業。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