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河內8月24日電(記者王迪陶軍黃碩)越南自然與環境保護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黃國勇2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瀾湄合作)啟動以來,流域各國通過瀾湄合作平臺緊密協作,更及時高效地解決本地區面臨的挑戰,為各國民眾帶來長期福祉。
瀾湄合作是瀾滄江-湄公河沿岸中國、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越南六國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黃國勇說,瀾湄合作啟動以來,在農業和減貧、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等關鍵合作領域取得初步成就。
7月29日在老撾北部拍攝的中老鐵路。位于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新華社發
“瀾湄合作在農業和減貧領域的成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黃國勇說,瀾湄各國在農業等領域已實施一系列合作項目,有助于當地農民優化農畜產品品種、加強農產品貿易和提升農業生產技能。此外,在中方提議下設立的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所支持的項目,也有助于湄公河流域各國推動社會經濟進步、增強治理能力建設、縮小發展差距。
黃國勇表示,瀾湄合作有助于流域各國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從而帶動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各國的民間交流。民間交流的深化,有助于瀾湄流域各國加深相互了解與信任,促進各領域全面合作。
2014年10月22日,工人在關累港將準備出口的水果搬運到貨船上。(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黃國勇說,流域各國在共享信息數據、應對洪澇災害、進行水電開發和加強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至關重要,期待瀾湄合作機制能幫助流域各國在水資源和公共衛生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比如,越中雙方可在水文數據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應對洪水、干旱和其他自然災害的預警協調機制。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越南和中國都及時分享了疫情信息和防治技術。”黃國勇說,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不少國家和地區蔓延,瀾湄各國可繼續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疫苗開發等領域加強協調交流和信息共享,中國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值得其他瀾湄流域國家借鑒。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