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日訊 今天上午,科學儀器產業科技成果對接沙龍在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原主任、高級研究員關亞風技術團隊帶著技術成果來青,與十余家青島企業及金融投資機構現場交流,探尋合作的可能。
 沙龍現場。
沙龍現場。
去年,關亞風與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在青成立了青島眾亞科技有限公司,關亞風以科技成果入股,通過產學研合作,與眾瑞共同進行了毒品分析儀等科技部重大專項的科技成果專業化,目前相關儀器即將上市。有了成功的實踐做“鋪墊”,關亞風對青島的創業環境充滿了信心,在沙龍現場又帶來了十余項科技成果,準備與本地企業探索轉化的機會。
 關亞風
關亞風
活動現場,關亞風詳細介紹了“通用型可燃爆氣體臨界報警器”“大型垃圾焚燒廠二惡英前端檢測儀”和“光電放大器”“流通池熒光檢測器”等多項涉及科學儀器核心部件的前沿科研成果,引起了與會企業家的連連贊嘆。尤其是得知其中部分核心關鍵零部件性能已經可以完全取代進口,并進行了產業化生產后,不少青島企業的代表都有點“坐不住了”——他們爭先恐后地表達了自己的合作意向。
長期以來,“穩定性差、可靠性差、技術支持弱、軟件體驗差”是不少人對國產儀器的“刻板印象”。我國國產科學儀器因為“卡脖子”技術的制約,關鍵零部件仍主要依靠進口,安捷倫、賽默飛等國外廠商基本壟斷了電鏡、核磁共振、液質聯用儀等高端科研儀器市場。現在,關亞風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生產的設備為國產儀器“一雪前恥”,用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應用打破了行業的“偏見”。
因此,關亞風的介紹一結束,來自青島眾瑞、晶格碼、檬豆網絡、嶗應海納光電、中瑞泰、佳明測控等本地儀器儀表領域知名企業的相關代表便“一擁而上”,就目前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和主要困境進行了探討;而來自高新創投、高創澳海、浦發銀行科技支行、青島銀行科技支行等金融機構的代表則與相關企業進行了初步對接,島城科學儀器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更多資本的助力。
小而精、面對面、點對點,這樣的沙龍對接活動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充分交流、切實解決問題的途徑,更是搭建了高水平項目落地的平臺,打開了技術、人才、企業、資本之間的“通路”。以關亞風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帶著科研成果來青,更容易找到與本地產業攜手發展的良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