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3月3日第11版
微調查
海邊休閑,設施破損煞風景
臨海景觀道:多處“殘缺”盼修復

■跑步健身的市民即將經過有螺絲的坑洼處。
一位網友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青島規劃展覽館附近的臨海步行道存在井蓋缺失、螺絲釘殘留等問題。記者近日到現場探訪,發現規劃展覽館南門外海邊的步行道上有多處破損、坑洼,甚至有一些高出路面的螺絲釘,這些不易察覺的安全隱患,很容易給市民和游客帶來傷害。
青島規劃展覽館是連接雕塑園與石老人浴場沙灘的重要景觀節點。從展覽館停車場向東步行50多米,是一處視野開闊的臨海觀景平臺,許多市民和游客在此欣賞山海美景。從這里向東望去,綿延2.5公里的石老人浴場沙灘一覽無余。

記者留意到,觀景平臺上的木棧道有部分變形和破損。從木棧道開口處通往海灘的位置,一處棧道木板破碎缺失,而當初固定木板的螺絲釘卻留在原處。由于破損處剛好在木棧道通往沙灘的臺階邊緣,游客下行時很難發現。“前兩天我在這里晨練,從木棧道下到沙灘去,就差點被這個坑洼絆倒,腳后跟還被里面的螺絲釘刮住了。”家住附近的賀先生告訴記者,這個位置是觀賞海景和看日出的好地方,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人來此觀看日出。“天蒙蒙亮,腳下木棧道看不清楚,這個缺損處非常容易傷人。”賀先生說。
隨后,記者又沿規劃展覽館南門外的水泥路面步行道向西行走,發現步行道上有多處直徑約20厘米的坑洼,每個坑洼內都殘留有4個生銹的螺絲和埋線管。從外觀上推斷,這些坑洼應該是原來的照明燈具被拆掉后留下的。雖然里面的螺絲已被掰彎,但這樣的坑洼和螺絲對行人和游客來說,仍然是危險因素。記者看到有不少健身的市民從此跑步經過,可能是對路面坑洼狀況相對熟悉的原因,他們每到坑洼處都會主動繞過。
在規劃展覽館南門外的步行道外側,沿海有一個防波堤,防波堤兩側建有護欄,一些游客走上防波堤,從此處回望岸上風景。記者發現,在這個防波堤上同樣存在“陷阱”,在正對規劃展覽館南門的防波堤位置,一個方形古力井敞著口,沒有井蓋,里面堆積著一些砂土石塊,井口旁邊的燈桿也不見蹤影。
“這些設施破損情況雖然對周圍景觀影響不大,但也反映出有關部門管理的不到位。最重要的是,這條步行道是觀景區,來此觀景的游客很難時時留意腳下,這些看著不起眼的小坑洼和螺絲,實際上很容易對人造成意外傷害。”市民賀先生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將這些小殘缺進行修復。
白泥地公園:環境臟亂快整治


前海風景如畫,后海別有洞天。作為膠州灣沿岸生態修復的重要成果,位于環灣路李滄段的白泥地公園成為青島市民后海觀景的好去處。近日,多名市民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白泥地公園管理“缺位”,存在設施破損、垃圾遍地等問題。
2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白泥地公園看到,因為即將退潮,公園內聚集了大量穿著雨靴、水褲,拎著鐵鍬和麻袋,裝備專業的“趕海人”,趕海撬海蠣子是他們的生活樂趣之一。另外,還有一些市民和游客拖家帶口來此游玩“嘗鮮”。盡管護欄上寫有“水深危險,嚴禁下海”的警示,但仍有不少人下到海中撿拾海貨。可能有些人對這片海域潮汐變化并不熟悉,一旦發生危險,后果不堪設想。記者觀察到,現場并沒有管理人員,而且在海邊的明顯位置,也沒有看到救生圈、救生繩索等安全設施。
記者跟隨“趕海人”往海邊灘涂走去,發現通向灘涂的臺階存在多處損壞,一些石頭臺階出現錯位、缺失等問題。“這些石頭臺階是前段時間被海邊大浪打壞的,如果不及時修復,破損范圍會越來越大,但公園里沒有巡視管理人員,我們也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反映此事。”市民劉先生說。
記者發現,海邊的觀景棧道同樣存在破損情況。又寬又厚的木質扶手本是為了方便市民憑欄觀海,欣賞膠州灣大橋和海鷗飛翔的美景,但多處木質扶手開裂、破損,有的地方甚至斷開,市民稍不留意,就可能被這些鋒利的茬口劃傷。
此外,記者在白泥地公園內還看到,大量塑料袋等垃圾被海浪卷到了防波堤上。在公園路邊、草叢里也散落著垃圾,公園內還有多處露天燒烤留下的污漬。“夏天來公園里露天燒烤的人特別多。特別是節假日,白泥地公園內帳篷林立,煙火繚繞,燒烤過后大量垃圾被隨手丟棄,讓人覺得大煞風景”。市民王先生說。
“青島市投入大量資金修建了這處濱海公園,供市民免費游覽,是一件民心工程,希望后續管理和安保措施也要跟得上,讓市民玩得開心,玩得放心。”市民孫女士建議。
歡樂濱海城海堤:面目全非待“美容”


近日,市民王先生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歡樂濱海城建設初期填海修建的臨時圍堰,早在2016年就出現了破損,但一直沒有修復,如今長達兩公里的海堤已面目全非。
2月27日,記者來到歡樂濱海城海堤實地探訪。在瑞湖路北頭有一處口袋公園通往海邊,由于氣溫回升,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來此趕海、踏青。其中不乏游客在海邊支起爐子燒烤,將公園當成了“燒烤營地”,現場炊煙四起。
記者走到岸邊,映入眼簾的是成片坍塌的海堤,大量護坡石被海浪沖刷到了海里,岸邊的長條石斷成幾截。有的堤壩下方已經被掏空,露出地基里的沙袋和網布。緊鄰堤壩的路面沒有硬化,由于被海水侵蝕,多處出現了塌方情況。此處海堤呈南北走向,記者由北向南沿海堤一路探訪,發現海堤受損部分有20多處,最大的一處塌方長約20米。記者通過電子地圖測算,此處海堤總長度約為兩公里。
據了解,歡樂濱海城于2008年正式奠基,根據當初的規劃,歡樂濱海城岸線將建設游艇服務中心,配套濱水項目,打造旅游集散中心。不少人抱著對這一規劃的期待,在此安家置業。然而十幾年來歡樂濱海城岸線開發進程緩慢。
“這里視野開闊,遠眺膠州灣大橋猶如巨龍臥波,景色本可與前海相媲美。然而,這‘傷痕累累’的堤壩讓美景大打折扣。”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歡樂濱海城是一處填海建設的地塊,地塊西側和北側的堤壩修建于2006年,是一處臨時圍堰,設計壽命只有5年到10年。2016年,他搬到歡樂濱海城居住時,就發現海堤受損的情況。當時海堤受損的長度、面積都不算大,由于缺乏養護和維修,海堤受損狀況才愈演愈烈。周圍居民多次將情況反映給相關部門,希望對海堤進行搶修,排除安全隱患。期間,相關部門也曾派人到現場查看,但遲遲未見修復。
“每年5月到10月,島城沿海多會受到臺風影響,到時候堤壩的狀況會更加嚴峻。”王先生呼吁,相關部門能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不僅排除安全隱患,還能打造出一條優美的海岸線。
團島五路臨海護欄:“傷痕累累”存隱患

■團島五路盡頭的臨海護欄缺失。
“團島五路盡頭的臨海護欄生銹了,并且還缺了一半,市民到此看海景或者釣魚,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近日,市民孫先生(化名)向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反映,市南區團島五路盡頭海邊護欄缺失,海岸巖石破損,環境臟亂。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團島五路實地探訪,發現道路盡頭的臨海護欄有一個缺口,缺口處的部分海岸巖石破碎脫落。缺口左側有一段不足5米的鐵質護欄,懸掛著一塊“浪大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欄桿表面銹蝕嚴重,已經看不到欄桿原來油漆的痕跡,而欄桿下方的水泥地面上也呈現一片鐵銹的顏色。“這里原來是一處碼頭,用來靠泊漁船。2016年,有關部門在這里設立了一道約有10米長的欄桿,不少市民在此海釣,觀看膠州灣海景,當時完全不是現在的模樣。”一位住在附近的市民說。
記者站在欄桿附近能夠感受到強勁的海風。這段石砌海岸的坡度接近90度,如果沒有欄桿攔護,確實存在安全隱患。“道路兩邊都是高樓,這里就是一處風口,那截生銹的欄桿也不牢固。”孫先生告訴記者。
另外,此處環境臟亂,也讓市民避而遠之。記者看到,道路北側搭建了一處兩米多高的板房,外立面噴寫了“注意衛生”“加冰”等字樣。周邊有些塑料管、破門板等雜物,還有一輛“僵尸”貨車挨著板房停放。“這里靠近團島農貿市場,不少攤主來此購買海水。”一位市民說。而最讓市民不能接受的是,有人在板房附近搭建了一個狗窩,邊上拴著一只獵犬,一有人行經此處,這只狗就狂叫不止,嚇得人不敢靠前。
記者通過百度全景地圖時光機看到,2016年4月,此處臨海護欄是完整的,能完全將路面攔截起來。兩根釣魚竿搭在欄桿上,一位市民正靠著欄桿看海。
團島五路路旁立著八大峽街道街道級灣長公示牌,記者撥打了公示牌上的電話。工作人員稱,欄桿問題由市南區城市管理局負責,違法建筑和養犬問題建議詢問團島社區。記者又分別致電這兩家單位。市南區城管局表示,這里的臨海護欄以前是完整的,可能有漁民在此上下船或者搬運海貨,人為造成欄桿缺失。需要召集當地街道辦事處和市政公司進行實地查看,才能進行維修。團島社區工作人員稱,需要實地查看是否是違法建筑,拆除違建需要一段時間,能答復違建問題的工作人員調休不在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