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3日訊 近年來,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建筑高度也越來越高,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高空墜物就成了常見的“城市病”,全國各地因高空墜物致死、致殘的案例不勝枚舉。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高空拋物行為正式入刑。但比起高空拋物,更為頻發的高空墜物意外又該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近日,家住人民一路9號院的王先生撥打青島日報輿論監督電話反映,老樓座高空墜物意外頻發,相關部門只是設置了警示標志,并沒有徹底消除隱患,這讓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心慌慌”。

觀海新聞記者聞訊趕到人民路與嘉善路交界處西側100米處,在人民一路9號院入口處和旁邊的門頭房處都見到寫有“高空墜物,人車請勿靠近”字樣的藍色警示牌。進入樓院后,記者看到四周是五層或者六層的居民樓,北側的居民樓下拉著橫幅,上面寫有“小心高空墜物,請勿靠近”字樣。觀海新聞記者在條幅附近看到,仍然有很多車輛停放。

“我們居住的老樓都上‘歲數’了,當初設計在老樓窗外的水泥臺,還有樓體墻皮不時就會掉落,之前砸過幾輛車,幸好還沒傷過人。”市民王先生講述,去年,鄰居家的面包車被樓上掉落的水泥塊砸凹了車頂,鄰居問了很多部門,但沒人能夠為此事負責。

“我們小區周圍停車資源非常緊張,大家明知道可能會有水泥磚塊從天而降,但晚上實在找不到車位,迫不得已還是要把車停在居民樓下。”王先生說,雖然《民法典》上有規定,樓下的車被墜落物砸壞,全樓無法自證清白的居民都要負連帶責任,但真正通過法律程序向樓里鄰居索賠的車主幾乎沒有。萬一哪天水泥塊墜落砸傷了人,后果不堪設想。
居委會和相關部門張貼警示標志,說明他們意識到可能發生危險,但僅僅提醒還是不夠的。“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老樓窗外的水泥臺和墻皮仍然有脫落的危險,需要及時清理加固,希望相關部門主動作為,聯合居民一起清理高空墜物的安全隱患,守護老樓院頭頂上的安全。”王先生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