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4日訊 近日,中德生態園10個“四新經濟”項目集中開工,打響了“攻堅突破年”的第一炮。園區開啟全面建設70個總投資630億元的項目、簽約注冊30個總投資340億元的項目。
據悉,過去一年,中德生態園聚焦發展實體經濟和“四新”經濟,到賬外資、利用內資均保持20%以上增速,工業產值等產出指標連續4年實現倍增。成績得益于項目的蓬勃發展,一切要素圍繞項目轉,一切服務圍繞項目來,已經成為園區上下的廣泛共識。
今年,中德生態園將按照項目責任化、責任清單化、清單公開化的要求,簽約注冊智慧生活產業互聯網等30個項目,竣工投產澳柯瑪智慧冷鏈等25個項目,開工建設德國庫爾新材料車體等45個項目。
如何“起好步,邁準步”?中德生態園以“十四五”規劃為引領,為未來發展精準謀篇布局,培育打造優勢產業。
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園區今年將促進芯恩項目8英寸芯片實現量產,引入設計、材料、設備等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拓展延伸集成電路產業鏈。同時,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空間、產業發展路徑、產業資源、下一步招商重點企業進行全面研究分析。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園區將推動企業與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需求對接和戰略合作,對現有企業進行智能化提升,對工業互聯網產業項目進行精準招商,大力引入現代化產業鏈。同時,組織5G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實現工業園區建成區域5G全覆蓋,利用好卡奧斯、西門子等平臺打造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
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園區將推動青島華大健康醫療產業園項目開工,華大智造項目試運行,青歐研究院實現自主知識產權平臺開發等工作,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生命健康產業基地。
中德生態園作為青島自貿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先進制造業基地、創新中心及服務中心建設職能,如何全面融入青島自貿片區發展亟待破題。今年,園區將引進落戶高端制造、金融、總部、科技創新等業態,形成具備特色、功能配套完善的產業承接平臺。圍繞“中日韓消費專區”建設和運營,研究中日韓商品消費趨勢和引導模式。開展好制度創新,形成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中外合作辦學等一批試點政策探索案例。同時,園區將不斷提升金融水平,推進平安銀行、日照銀行等陸續開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現代海洋等重點產業基金;培育貿易主體,力爭外貿指標實現較大幅度提升,助力青島自貿片區打造“航貿金”耦合發展的主陣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