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醫是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肩負著學校傳染病監控、健康教育、學生體質監測、心理健康疏導、食品衛生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任務,對校園公共衛生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崔建梅說。
去年兩會,“學校配齊校醫”寫入崔建梅與多位代表委員的議案建議,引起社會熱烈關注?!斑@說明全社會都很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崔建梅感到意外又欣慰。
今年兩會,多位代表委員持續關心師生身心健康,帶來了更多好建議。其中,配齊配強校醫和心理教師是一大焦點。
加強校醫院建設迫在眉睫
“一直以來,國家對學校衛生工作高度重視。1990年發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就已對校醫院建設、校醫配備等作出明確要求。但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學校醫院(衛生室)建設成效卻不容樂觀。”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
一組數據讓他印象深刻:2019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布的《中國中小學校醫室現狀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僅4成中小學設置了校醫室或保健室。未設置校醫室的原因中,沒有醫務人員的占67.15%,占比最高。
這一現狀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的調研中得到了印證。
張淑琴發現,很多中小學沒有專業的校醫,校醫由任課教師兼任。這帶來一系列問題:兼職校醫缺乏流行病專業知識,無法對流行病進行研判、預防和處置;學生在學校發生磕碰受傷、眩暈休克時,兼職校醫不能做出專業診斷,難以履行保健職責;衛生保健工作停留于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測溫、涂抹、消毒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加強校醫院建設更是迫在眉睫。
“因地制宜加快推動各級各類校醫院(衛生室)醫療管理體系標準化、專業化、系統化建設,才能建好校園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熊思東說。
細致規劃建好校醫院
近年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健康第一”理念樹立、政策制度建設、工作機制建立、辦學行為規范、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環境與條件改善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依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規定,設立校醫務室或衛生室。
一份份文件的背后,建設好校醫院(衛生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今年兩會,熊思東建議,將規范性建設校醫院(衛生室)納入到國家和各級政府教育和衛生“十四五”及中長期規劃中,分級分類推進落實。
“首先,要完善政策體系,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文件,制訂‘學校醫院(衛生室)設置標準’,對各級各類校醫院(衛生室)建設標準及醫護人員配置數、崗位職責等進行細化規定。其次,明確建設定位。各地在規劃醫聯體建設時,可將校醫院(衛生室)統籌納入考慮范圍,明確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定位,發揮醫聯體牽頭單位的輻射作用,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此外,還要強化基本職能。針對校園特殊健康安全問題,對校醫院(衛生室)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規定,除了承擔疾病診療、健康知識科普等基礎職能,還應承擔應急處置、防疫、心理健康教育等職能?!毙芩紪|說。
全國政協委員、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張巧利履職多年,始終關注著健康話題。經過深入調研、聽取家長及教育部門呼聲,張巧利建議要盡快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并制訂學校衛生工作的中長期規劃?!澳壳?,《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已經頒布30年,不少條款已經‘過時’。同時,學生的健康狀況令人憂心,肥胖、近視、焦慮、抑郁等問題都亟需干預?!睆埱衫f。
打造一支校園健康“守衛軍”
“按學生人數600:1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看似簡單,實則任重道遠。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實施以來,教育部分別于1994年、2007年、2016年開展了3次大范圍學校衛生人員隊伍建設調研。但目前校醫配備還存在幾個突出問題:校醫配備率亟待提高,2016年我國中小學校醫/保健教師配備率為77.0%,配備合格率為29.9%;部分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校醫待遇偏低;校醫編制緊缺;校醫職稱晉升制度體系有待完善;崗位培訓仍需大力加強。
如何打造一支守衛師生身心健康的強力護衛軍?
熊思東建議,地方教育、衛生主管部門和醫學院校共同制訂校醫隊伍建設規劃,探索定向免培、全科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政府購買服務或派駐醫務人員等解決校醫配備問題。招得進還要留得住,這就要求完善校醫職稱晉升制度體系,合理保障校醫待遇,實施學校衛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加強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同樣表示,健康教育伴隨學生成長全過程?!耙攸c強化健康教育支撐保障體系,根據教學需求,配齊師資力量,尤其是加強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建設,并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持續推動政策高效實施?!苯剐掳舱f。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指導地方教育部門結合地方實際推進和探索校醫隊伍建設新路徑。目前廣州已實現全市中小學校醫配備率、配備合格率均達100%。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教育局積極與衛生健康部門協作,將多渠道引進人才作為突破口,采取“學校向醫療衛生機構購買服務,由醫療衛生機構派駐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校醫”的配備模式,打破校醫配備僵局。挖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部分市教育局局屬學校創新校醫室托管模式,建立“校醫—管理中心—三級醫療機構”健康醫療三級保障體系,擺脫診療水平不高的困局。在招聘方式上,廣州市教育局推進區校采取統一招聘或自主招聘方式,解決校醫配備不足、區域內配備不均的問題。
“學生心理健康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仍是薄弱環節?!睆埵缜賹⒛抗馔断蛄恕翱床灰姟钡男睦斫】殿I域。她建議,一是加強公費師范生、教育類研究生心理學知識教學;二是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三是組織專家錄制心理健康系列課程充實國家網絡資源庫,為基層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招收公費心理學專業學生,為基層學校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教育報北京3月4日電 本報記者 林煥新 唐琪 楊文懌)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