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市長趙豪志

圖片來源:新華社
“‘十三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青島,賦予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重任,青島將在擴大高水平開放和壯大實體經濟上加速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在主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市長趙豪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首個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合組織經貿合作示范區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在這種新形勢下,青島要找到與新發展格局的最佳契合點,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
趙豪志告訴記者,隨著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RCEP的簽署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特征更加明顯。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青島擁有國家戰略與城市戰略疊加的優勢,上合示范區可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加強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重塑青島乃至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開放合作新優勢。關鍵是青島怎么全面起勢,特別是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以什么樣的“姿勢”起跑?
趙豪志分析,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是青島開放發展的兩大平臺,也是青島融入國際循環的重要“切入點”。上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一年來,一條“西聯中亞歐洲、南通南亞東盟、東接日韓亞太”的國際多式聯運貿易大通道已現雛形,力爭成為中亞及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自掛牌運行以來,也較好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這“兩區”通過發揮其獨有的政策創新和便利化優勢,已經集聚起大量的資源要素,比如俄羅斯、印度等5國來上合示范區投資,可以走審批“綠色通道”,加速在國內上市;上合示范區還按照“物流先導”的定位,打造了上合多式聯運中心,有利于加快周轉速度、搶占市場先機。
趙豪志透露,今年青島將高標準建設上合示范區,突出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特色,加快推進總投資1312億元的52個項目建設,探索設立上合地方合作銀行、上合產投聯盟、上合產業發展基金,加快建設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上合技術轉移中心、“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此外,青島還將加快釋放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抓住RCEP簽署帶來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加快中日韓消費專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在擴大對日韓經濟合作上實現新突破。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完善膠東五市高效協同發展機制,建立一體化重點項目庫,用好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推動五市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共同把膠東經濟圈打造成中國面向日韓的開放門戶。
“除此之外,青島還將積極構建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趙豪志坦言,青島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化對內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就必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取得重大進展。因為優質的產業項目對于青島的意義,并不只是貢獻經濟數據,項目更關系著青島的發展方式能否出現根本性變化,不僅是推動青島產業升級、創新發展和功能提升的動力引擎,更是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放大“雙節點”價值,服務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的重要途徑。
趙豪志說,中央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也是青島建設工業強市、狠抓項目建設的根本遵循。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于高素質產業。從中觀產業層面來看,依賴于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的強力支撐;從微觀層面來看,依賴于大量龍頭企業、品牌產品、核心要素等有效組合的堅實基礎。為此,青島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投資帶動經濟工作全鏈條,以工業互聯網串聯產業轉型升級主脈絡,狠抓項目建設、做強實體經濟,加快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記者 陳凌馨 李令建)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