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5日訊 新學期,青島農業大學學子重返校園,除了帶回行囊外,還帶回了寒假期間的社會調研報告。這個寒假,青島農業大學團委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學生開展了“迎建黨百年,獻青年初心”為主題的寒假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積極調研,在開學后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經濟學院(合作社學院)“圓夢榛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參觀線下基地。
青農大萬余名學生積極參與,組建團隊項目962個。為確保調研和實踐成果質量,校團委寒假前組織各團隊提前上報選題,按照“結合專業、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對選題和組隊加以前期指導,為實踐順利成功開展保駕護航。
青農大植物醫學學院“植醫不凡,生態領鮮”調研團隊對招遠市齊山蜜薯種植專業聯合社進行了調研考察。隊員來到蜜薯產業的種植大棚,調研齊山鎮的土質、水質和氣候,并根據調研數據對蜜薯產業規模化發展、“育苗-種植-儲藏-加工-銷售”閉環產銷模式改善等提出了有益建議。動物醫學院“探尋種養結合,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赴濟寧孟之園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調研,觀察試驗田基地種植情況,向合作社成員深入了解種養結合的優勢與阻力,利用專業知識為鄉村養殖業發展提出建議。經濟學院(合作社學院)“圓夢榛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諸城市共好榛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調研,參觀線下基地,訪問榛子種植農戶,了解農戶收益,并與基地專家就“以農為本、文旅結合”產業發展理念進行交流探討。

植物醫學學院“植醫不凡,生態領鮮”團隊入戶走訪調研。
化學與藥學院“‘鋅’火相傳小小化學家”團隊發揮專業優勢,面向鄉村中小學生開設啟蒙化學知識的趣味課程,“橘皮爆炸氣球”“大象牙膏”“自制滅火器”等課程以實驗視頻和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原本晦澀難懂的化學原理通過跟著講解員動手實驗的方式變得有趣又易于理解,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動漫與傳媒學院“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特色領跑鄉村振興”調研團隊組織編導、傳播、數媒、動畫專業學生共同組隊,調研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洪門村的特色文化,并制作成動畫、模型以及繪畫作品,宣傳推廣從黃球鞋補丁褲到小康生活的洪門村和“洪門葡萄”的故事。
今年寒假,利用大學生假期返鄉的有利契機,青農大校團委響應團省委相關要求,廣泛宣傳和動員學生參加“青鳥計劃 就選山東”就業服務季暨云招聘活動,吸引4000余名學生報名,為山東省招才引智以及學生就業創業、實習實踐拓展渠道和資源,為鄉村人才振興、組織振興貢獻力量。廣大學生通過“青鳥計劃”參加了家鄉基層單位、鄉村企業等的實習實踐,歷練本領,收獲成長。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1703班畢業生丁明慧同學表示:“有幸通過‘青鳥計劃’平臺獲得了在家鄉實習機會,讓我在大四求職的關鍵時期了解到家鄉的基層發展現狀和人才政策,找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與人生方向。”
面對疫情防控形勢下的新要求、新挑戰,校團委積極轉變工作思路,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采取“1+X”模式,以線上線下結合、團隊調研與個人返鄉實踐結合的形式組織開展。青島農大學子們以實際行動擔當強農興農使命,發揮專業優勢,精準對接需求,爭做鄉村振興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奉獻青春,在助力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的道路上留下了農大學子的閃光足跡。(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