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5日訊 陽光城陽,溫暖實踐。3月5日上午,城陽區2021年學雷鋒活動月啟動暨首批青年志愿服務站授牌儀式在夏莊街道舉行,城陽區青年志愿服務孵化中心及首批9個青年志愿服務站獲授牌。儀式期間城陽區3月志愿服務大集同時進行,來自13家志愿服務單位的70余名志愿者愛心集結。
傳承雷鋒精神火炬,點亮時代青春之光。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也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雷鋒精神是從激情燃燒歲月中錘煉出來的時代瑰寶,閃爍著理想信念和人性道德的光輝。志愿精神是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延伸,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
作為全省、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區,城陽區始終堅持以“陽光城陽”建設為抓手,以服務群眾、助力社會治理為著力點,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持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不斷探索富有特色實效的文明實踐“城陽路徑”,全力打造“全民志愿·陽光城陽”品牌,為加快建設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續寫雷鋒故事,讓志愿服務的青春之光更加閃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志愿服務作為一項神圣而高尚的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氛圍。據悉,以此次青年志愿服務孵化中心及志愿服務站集中授牌為契機,城陽區將在創新探索、總結提升,推動全區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同時,使青年志愿服務不斷走向常態化、制度化和專業化。
一直以來,城陽區堅持項目化運作、品牌化引領、專業化服務,圍繞幫老、幫困、幫病、幫殘、幫教、幫事、幫心等“七幫”項目,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大集等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可推廣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和品牌化。截至目前,全區已有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00余個,聚力發揮志愿服務在服務百姓民生、融入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志愿服務大集活動自啟動以來,已先后舉辦集中性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服務群眾近2萬人次,成為弘揚志愿精神、服務百姓民生的重要平臺。

匯聚文明暖流,讓更多的普通人成為“活雷鋒”
聚則一把火,散則滿天星。志愿奉獻的種子曾由雷鋒種下,如今長成了參天大樹。今天,一個個平凡人選擇成為志愿者,一個個普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一個個“活雷鋒”匯聚起滋養精神的文明暖流。目前在城陽區,像這樣的“活雷鋒”已達9萬余人。
據了解,為壯大志愿力量,統籌黨建、宣傳、文化、衛生、教育、群團等各方資源,城陽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組建了“8+8+10”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660支特色小隊,9萬余名志愿者參與其中。無論是扶危濟困,還是文藝惠民,無論是生態環保,還是鄰里守望,在群眾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
“中心”,是志愿者們共同的家。2020年7月3日,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平臺正式上線,城陽區在全國首創的志愿服務“滴滴打車”模式也同步運行。2021年1月19日,青島市城陽區志愿服務中心啟用,這也是山東省首個志愿服務中心,7支志愿團隊首批入駐。
伴隨著志愿服務中心的啟用,廣大志愿服務團隊和志愿者搭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集注冊登記、協調指導、項目展示、培訓管理、孵化交流、褒獎激勵、技術支持等于一體的區級志愿服務大本營,中心對文明實踐積分平臺和志愿服務“滴滴”模式進行綜合指揮、調度,“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積分獎單”,實現志愿服務供需及時、精準、有效對接,進一步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深化“全民志愿·陽光城陽”品牌建設,逐步形成部門“主建”、實踐中心“主戰”、宣傳部文明辦牽頭抓總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格局。此次青年志愿服務孵化中心及志愿服務站的運行,是對這一工作格局的一次生動呼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徐婷)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