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6日訊 2月24日上午,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膠南派出所綜合警務廳內,居民薛先生正在咨詢分戶的事宜。薛先生的戶口和父親、哥哥都在一塊,他提出要把父親和哥哥的戶口遷出去,自己單獨成戶。戶籍民警馬淑艷詢問情況后發現,薛先生并不符合條件。薛先生就有些著急起來,馬淑艷十分耐心地給他解釋戶籍政策,最后薛先生終于理解,道謝后離開。薛先生走后,趁著沒有辦事群眾,馬淑艷打開學習軟件,認真學習起來。馬淑艷說,戶口政策經常變化,只有熟練掌握,才能在辦理業務的時候不出差錯。
 馬淑艷在辦理戶籍業務。
馬淑艷在辦理戶籍業務。
2016年12月,馬淑艷從社區民警崗位調整到膠南派出所戶政崗位,至今已經5年。回憶起剛剛轉到戶政崗位的時候,馬淑艷說自己當時真是一個“小白”,聽到戶口方面的名詞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為了盡快掌握戶政業務,馬淑艷就到其他派出所跟班學習,逐項業務進行熟悉。當時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由于行政區劃調整,轄區近三萬人的常住人口登記表要統一更換重新打印。時間緊,任務重,馬淑艷一點也不敢大意。為避免信息錯誤,馬淑艷挨個村居跑,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加班培訓。當時,馬淑艷的大女兒剛滿周歲,為了不因為孩子耽誤工作,她狠下心給孩子直接斷了奶。就這樣,三個月的時間里,馬淑艷帶領3名戶政工作人員,完成了28000名居民常住人口登記表的更換工作。
 馬淑艷辦理身份證業務。
馬淑艷辦理身份證業務。
戶政管理工作繁瑣復雜,要做好這些瑣碎的工作,必須細心、認真、負責。馬淑艷在工作中逐漸了解并喜歡上了這個崗位,她把每一位來辦理戶政業務的群眾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總是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為群眾著想,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執行規定。
2020年9月,女子張園(化名)到膠南所申請辦理落戶。張園稱自己在外省出生,一直沒有落戶,現在想隨母親落戶在膠南街道。張園已經36歲,她所提供的材料沒有任何的生活軌跡,馬淑艷覺得另有隱情。經過馬淑艷耐心勸說,張園最終說了實話,她之前有過違法行為,所以隱瞞了情況。馬淑艷告訴張園,以前的違法行為她已經受到的處罰,并不影響現在落戶,但必須如實提供情況。經過馬淑艷的開導,張園放下思想包袱,提供了相關材料。就在辦理過程中,張園因病住院,急需身份證辦理住院手續。馬淑艷了解情況后,主動聯系業務上級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為張園辦理了落戶手續。張園及其母親被馬淑艷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熱心幫助所感動,在張園出院后,她們專程趕到膠南派出所致謝。
 馬淑艷給同事講解業務。
馬淑艷給同事講解業務。
讓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這是馬淑艷在工作中秉持的信念。馬淑艷在工作中發現,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和群眾打交道非常多,她就想,戶政工作不能局限在小小的綜合服務廳內,要想辦法和村居對接起來。為此,馬淑艷專門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將黨群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個一個拉到群里,有戶政方面的新情況就在微信工作群里廣泛宣傳,通過黨群服務中心再傳遞到家家戶戶。群眾有戶政方面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黨群服務中心的人員在微信群里反映,這樣就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比如,馬淑艷有時候發現微信工作群里有人反映村里有年歲高的老人行動不便,需要辦理身份證,她就問清住址,帶著相機上門為老人照相。非常難得的是,馬淑艷在窗口工作五年多,辦理戶政業務“零差錯”。
 馬淑艷在電腦前工作。
馬淑艷在電腦前工作。
馬淑艷說:“群眾是否滿意是一把尺子,群眾的評價是一面鏡子。”“淑靜如墨梅,俏而不爭艷”。馬淑艷在戶政窗口悄悄綻放,散發著芬芳,她一心想著群眾,也贏得了轄區群眾的贊揚和認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齊林新 文/圖)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