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6日訊 記者自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了解到,日前,該所江河清研究員與德國漢諾威大學Caro教授合作開發(fā)了一種新型鈦基雙相混合導體透氧膜,可大幅提升燃料氫氣提純的穩(wěn)定性。相關成果近期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fā)表。
據悉,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相比,通過提純工業(yè)副產氫獲取燃料氫氣是現階段更為現實和價廉的制氫方式,有利于降低氫燃料電池的運行成本。而燃料氫氣中微量一氧化碳雜質的存在會快速毒化燃料電池催化劑,因此,開發(fā)不含一氧化碳的氫氣制備技術成為氫能研究的重要方向。
面對這個問題,具有氧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性的致密陶瓷膜成為合適的選擇。該類膜對氧氣的傳輸具有100%的選擇性,可協助制備不含一氧化碳的氫氣,將其作為燃料直接用于氫燃料電池。但當前氫氣制備過程中使用的陶瓷透氧膜因鈷和鐵離子易被深度還原,化學穩(wěn)定性較差。
近日青島能源所研發(fā)的新型鈦基雙相混合導體透氧膜,在含有水蒸氣和高濃度氫氣情況下處理100小時仍表現出了優(yōu)異的抗還原穩(wěn)定性,具有較好的透氧性能,提升了氫氣純化制備過程的穩(wěn)定性,促進了陶瓷膜制氫技術的發(fā)展。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創(chuàng)新基金和大連化物所-青島能源所融合基金的支持。(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