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6日訊 “孩子要加強肩部和腹肌的訓練。”在做完一組系統測試后,青島市市立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滕學仁給8歲的王賀龍量身定制了一張“運動處方”。
6日上午,一場針對青少年運動功能受限問題的防治與鍛煉公益活動,在位于中聯(市北)運動公園內的青島運動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周末兩天,100名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將在這里按照預約時間分批次通過測試、評估,拿到自己專屬的運動處方,這也是牛年春節過后,青島市體育局“體醫融合”舉辦的首個大型線下活動。“伴隨著青少年兒童的肥胖和超重比率持續上升,體育運動水平的整體下降和不良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很多青少年兒童的身體部位逐漸出現了運動功能受限的癥狀,無法達到基本的運動標準,甚至難以做到正常的肢體動作,并且引發了各種疾病隱患,對青少年成長發育產生長期負面影響。”運動匯總經理王盛說,“幫助他們改善和提高運動能力,促進體質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是本次活動的初衷。”

觀海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測試項目包括體姿體態評估,肺活量和坐位體前屈測試,身高、體重、體脂檢測,以及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主要測試深蹲、弓步、肩部靈活性三個項目的FMS(功能性測試),整個過程大約為5分鐘。由醫生和教練組成的專家團隊在現場根據測試結果,綜合評估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并給出有針對性的健身指導。從上午的檢測情況來看,體重偏大、彎腰駝背、脊柱側彎的問題在青少年中較為普遍,滕學仁表示,尤其是脊柱側彎看似是“小毛病”,但可能導致的后果卻十分嚴重,必須及早、及時進行糾正,他說“坐姿不好、運動習慣不好,可以通過系統的運動訓練完全恢復,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真正造成器質性的脊柱側彎,這時候會影響到肺功能,會出現不可恢復的、不可糾正的(脊柱)側彎,最嚴重的甚至需要做手術。”
受到場地和疫情防控要求的限制,本次活動僅提供了100個測試名額,報名當天即被一搶而空,王盛說:“還有600多人報名‘候補’,看得出來,家長們對孩子們身心全方位發展越來越重視了,通過運動要健康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為滿足更多孩子的需求,我們后期還會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
據了解,2019年,青島市體育局整合優勢資源,創新體制機制,聯合市衛健委、市教育局、醫療健康機構、科研單位等,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青島市體醫融合專家咨詢委員會,組織體醫融合工作研討會,打造政府、醫院、企業三級協作服務模式。研發并推廣使用《青島市全民健身“運動處方”推廣手冊》,向市民公益發放17000冊。舉辦8期“科學健身大講堂”,組織運動處方培訓班,并通過空中課堂和進社區等形式廣泛傳播,培養體醫融合復合型專門人才。創新辦賽模式和技術運用,強化跟蹤指導服務,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青島模式”,組織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3000人。
2020年,聯合市衛生健康委,掛牌命名市立醫院、城投春暉康復醫院等7家單位為“青島市體醫融合試點單位”,在試點單位集中開展治未病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大力推動山東大學、浪潮集團和城陽區簽訂合作協議,打造體醫融合示范社區。依托體醫融合試點單位,組織開展超重青少年關節疾病預防、脊柱健康線上自查活動,深受青少年和家長歡迎。以各大醫院、體育領域專家、社區衛生負責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要培訓對象,組織體醫融合運動處方培訓班2期,培養復合型專門人才200余人,建設體醫融合人才庫。組織體醫融合專家和體質監測隊“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部隊”,廣泛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運動健身指導,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樣本量測試、出具運動處方,把科學的運動體檢和健身指導服務送到市民身邊,讓廣大市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體育讓城市細胞更為健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