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5日訊 作為軌道交通產業的“火車頭”,中國中車正搭載著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向全社會鳴笛,在青島奏響協同創新的“集結號”。8月25日,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大中小企業融通專業賽(中國中車專場)復賽圓滿收官,來自全國各地的135家企業通過激烈的初賽、復賽角逐,最終有12家企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階段。此次大賽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共同主辦,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共同承辦,是全國首次舉辦軌道交通行業技術創新創業的國家級賽事。
以科技競賽促進產業智慧化

作為向世界展示的“國家名片”,軌道交通行業技術創新創業備受關注。中國中車期待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緊密銜接,形成大中小企業同步驅動、聚力前行的“高速智慧列車”。吸引優秀科技力量融入中車產業生態,優化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進而實現價值鏈、生態鏈升級,是中車搭臺的目標。
為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業和協同創新,大賽從“雙創”主體的科技含量、創新水平、協同能力、人才層次等方面提出高標準。中國中車首次接軌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聚焦國家戰略,深入開展軌道交通技術創新創業,向參賽企業釋放產業重大需求。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匯聚全球軌道交通技術創新資源的科研高地,牽頭組織中國中車各子機構的行業及創投專家,與參賽企業開展交流對接。比賽將從技術和產品、商業模式、行業及市場、團隊、財務分析等維度進行評優,綜合考量中小企業創新技術在軌道交通產業中的融合能力和發展前景。以大賽為載體,中國中車將把產業創新發展推向高水平競技,高質量融通。
聚焦產業發展關注三大賽道

據悉,大賽聚焦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面向全社會公開招募高成長潛力的科技企業。經過前期一個多月的參賽征集,全國報名企業達135家。
此次大賽報名企業的科技含量高。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總計58家,占報名企業總數的43%。報名企業擁有各類知識產權總量為1622項,其中發明專利達329項。報名企業人才層次豐富。所有企業核心團隊擁有留學人員26人、博士238人、碩士575人,材料科技領域的海歸人才最多。
從所屬地域來看,大賽獲得了28個省級區域和計劃單列市科技企業的踴躍報名。其中,北京和廣東報名企業數量最多,均達到15家。山東省共報名13家,其中7家為青島企業。
此次大賽關注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走向,根據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藍圖共設三個賽道。“裝備智能化”方向報名數量最多,達73家,占報名總數的54%。近年來,隨著5G不斷普及,“新基建”持續升溫,智能交通是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成為產業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關鍵力量和重要途徑。中國中車在無人駕駛、高鐵物聯、智能運維、大數據平臺等方面不斷發力,希望攜手中小企業催生新產業。從報名項目研發方向來看,軌道車輛運維系統、AIoT工業傳感網絡、高鐵動車組制動閘片、高鐵網絡信號增益設備和智能視聽系統、3D長距激光雷達、5G毫米波超高速通信系統等項目,將為我國高鐵智慧化提供創新方案。在“材料科技”賽道,共有37家,在“能源與動力”賽道共有25家。一大批科技人才、優秀企業家、行業專家、投資人將在大賽中共話合作。
大賽按照初賽、復賽、決賽的評審流程,在互聯網上逐步展開軌道交通產業的技術比拼和項目路演,最終將于9月9日產生年度全國總冠軍。
釋放創新資源平臺延鏈強鏈

據主辦方介紹,在決賽階段,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將牽頭組建評審專家組,包括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青島)科技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等11個機構在內的53位行業及創投專家,將投入到評審工作中。大賽將為參賽企業敞開對接窗口,充分釋放中國中車資本、數據、市場、技術等創新資源,助力中小企業健康成長,培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新動能。據悉,獲獎企業將享受最高10萬元的創業資金獎勵。
同時,大賽將組織參賽企業與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進行線上招商落戶,晉級復賽企業將擁有優先入駐示范區機會,并可獲得相關政策支持。
目前,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已發展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鐵路機車),入選了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區內生產的高鐵動車累計約占全國運營動車組的60%,地鐵車輛約占全國的25%。去年,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了1000億元。以大賽為契機,示范區也向全國軌道交通產業優秀人才團隊發出誠摯邀請,共同洞見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機遇。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示范區將依托軌道交通產業資源優勢,搭建更多優質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雙創”平臺,聚焦核心技術攻堅,聚力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加速創業項目成熟落地,形成一個又一個新的發展“引擎”。借此次大賽科技金融、領軍人才、創新技術、企業服務等資源集聚青島,示范區也將從科技企業競爭中找競合,從中國中車需求里尋新機,助推青島軌道交通產業鏈的延鏈、強鏈。(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蘭星)
責任編輯:岳文燕